【大紀元2024年04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中國面臨自1990年代以來最嚴峻經濟考驗:支撐經濟增長的支柱正在搖搖欲墜,勞動力正在萎縮,房市陷入蕭條。中共黨魁習近平提出「新質生產力」,試圖提振經濟,但分析指出,它存在三大問題,將會令中國人民失望,並惹惱世界其它國家。
《經濟學人》說,儘管中國3月份工業生產有所回升,但消費者情緒低落,通貨緊縮潛伏,許多企業家的幻想破滅。焦慮的背後是對中國脆弱性的深層擔憂。預計到2050年,中國將失去20%的勞動力。中國經濟引擎房地產業的危機將需要數年時間才能解決。這將對依賴土地出讓獲得收入、依賴蓬勃發展的房地產實現增長的地方政府造成傷害。
面對上述的種種經濟困境,中共黨魁習近平提出「新質生產力」,試圖以此來提振經濟,並避開走通過大規模消費刺激來刺激經濟的傳統途徑。
「新質生產力」將跨越生產鋼鐵或興建大樓,而是進入大量生產電動車、電池,發展生物製造及無人機的「低空經濟」。但《經濟學人》說,習的計劃從根本上說就是錯的,會令中國人民失望並惹怒世界。
報導說,其中一個缺陷是它忽視了消費者。中國消費者支出僅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7%,遠低於全球水平。要在房地產低迷之際恢復消費信心,就必須採取刺激消費的政策;要讓消費者減少儲蓄以增加消費,就必須改善社會保障和醫療保健,並展開向所有城市移民開放公共服務的改革。但中共不願意這樣做。
在中共的「新質生產力」政策下,部分工業的產能可於2030年前增加逾75%,這就帶來了該政策的另一個缺陷,那就是,中國國內需求疲軟意味著過程產品必須出口到其它國家。但美國肯定會阻止進口中國產品。歐洲也擔心自己的汽車製造商會受到中共傾銷的廉價汽車的衝擊。雖然中共官員表示,可以向全球南方出口,但如果這些新興國家的工業發展受到新的「中國衝擊」,同樣會對中國產品變得警惕。
中國已經占全球製造業的31%。在目前保護主義時代下,中共還能向世界再多輸出多少?
實際上,中共向海外輸出的廉價商品已經引發全球反擊。巴西、印度、墨西哥、印尼、阿根廷、英國和智利等國加入了美歐的行列,這些國家分別對不同的中國進口商品展開反傾銷調查。正在訪華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將中共的產能過剩問題視為與中方會談的首要議題。耶倫說,她在上週訪問了美國喬治亞州的太陽能公司Suniva,該公司曾一度被迫關閉,因為它無法與中共以人為壓低的價格大量出口的商品競爭。
耶倫也對中共的經濟政策發出了警告。她說,北京的政策只聚焦生產,而不是創造需求,就會產生全球溢出效應,這種方式行不通。無法通過出口實現快速成長。
《經濟學人》提到,「新質生產力」的第三個缺陷是習對企業家不切合實際的看法。目前,受政治青睞的行業投資激增,但資本主義冒險的基本機制卻遭到了破壞。許多企業家抱怨習的決策難以預測,擔心遭到清洗甚至逮捕。股市的相對估值創下了25年來的新低;外資態度謹慎;中國出現了資本外逃和富豪移民的跡象。報導說,除非中共解除對企業家的束縛,否則創新將受到影響,資源將被浪費。
「更糟的是,其(中共)不平衡的增長模式可能會破壞國際貿易。如果是這樣,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經濟學人》說,既然「新質生產力」有這些明顯的缺陷,那中共為什麼不改變路線呢?原因之一是中共黨魁不聽。在習的集權統治下,經濟專家被邊緣化,領導人過去收到的回饋也變成了阿諛奉承。另一個原因是在他統治下,國家安全優於經濟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