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4月13日訊】4月11日,六家中國公司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出口實體清單(Entity List),其中四家購買原產於美國的商品、以支持中共的軍事現代化「建設」,另外兩家分別向俄羅斯軍方提供無人機支援和參與為伊朗一家飛機公司購買航空航天零件(包括無人機軍民兩用零件)的網絡,美方認為這違反了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
至此,拜登政府已將319個中國實體(或個人)列入了實體清單,而開啟美中貿易戰的川普政府四年才有306家。這顯示,拜登與川普雖是國內政治對手,但在應對中共威脅方面,共識是深厚、寬廣的。
拜登政府2021年1月上台後,花了較長時間審議對華經濟政策。同年10月4日,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首次闡述了拜登政府對美中雙邊貿易關係的新方針:
——重新審議並與中方討論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執行情況,強調中方必須遵守其簽定的承諾。
——啟動一個有針對性的關稅排除流程,保持開放,但也不排除未來可能增加額外的排除流程。
——美國繼續對中方以國家為中心和非市場的貿易做法表示嚴重關切,認為中方的這些行為在第一階段協議中沒有得到解決。
——美國將與盟友和志同道合的夥伴合作,建立一個公平並允許良性競爭的國際貿易體系。
戴琪明確表示中美之間停止貿易並脫鉤的做法不現實,同時她還提出了一個「尋求與中國『再掛鉤』(re-coupling)」的目標。但是,這個貿易新方針執行起來,困難重重。比如,中方沒有遵守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美國也無可奈何。拜登政府的對華經濟政策,內受美國國會的強大壓力,外遭中共政權的胡攪、蠻纏、爛打,相當長的時間內只是針對個案處理,整體政策框架難以出台。
2022年5月26日,拜登政策上台16個月後,國務卿布林肯才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的講話發表本屆政府對中(共)國的方針的演說。拜登政府認識到,數十年來為迫使中共遵守美國主導的規則、協議和制度而進行的直接經濟和外交接觸基本失敗,現在的目標應該是與其它國家結成聯盟,限制中共的全球影響力並遏制其挑釁行為。「我們不能指望北京改變其發展軌跡」,布林肯說,「因此,我們將塑造中國周圍的戰略環境,推進我們實現一個公開和包容的國際體系的願景。」他將拜登政府的對華戰略概述為三個詞——「投資、協同和競爭」,即投資美國增強實力、與盟友協同合作,並在前兩者的基礎上,贏得與中共的競爭。
這是一個相對溫和的政策。布林肯表示與中共展開全方位競爭的同時,也強調美國無意改變中國政治體制,也不希望與中共進行一場新冷戰。
可是,中共不僅沒有絲毫的善意回應,反而全網封殺布林肯對華政策演講全文。中共雖然「中乾」,但卻喜歡「外強」,這就使得中美關係無法實現緩和,包括經濟領域在內的中美較量有增無減。
布林肯對華政策演講之後一年,2023年4月20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發表了以美中經濟關係為題的講話,提出對華經濟政策的三大目標:
——維護美國及其盟友和夥伴的國家安全利益,保護人權。「即使我們採取的有針對性的措施可能在經濟方面產生影響,這些措施的出發點完全是為了解決我們在自己的安全和價值觀方面的關切。我們的目標並非是利用這些工具去獲取經濟上的競爭優勢。」
——「尋求對華健康的經濟關係,這種關係能夠促進兩國的經濟增長和創新。」這裡的要點有三。第一,拜登政府認為「一個遵守國際規則、經濟發展的中國對美國乃至世界都是好事。」第二,「要讓兩國都受益,要讓良性的經濟競爭具有可持續性,前提條件是這種競爭是公平的」,為此將繼續與盟友合作,共同對中共在經濟領域的不公平的行為作出反應,並與國際社會一道努力建立開放、公平、基於規則的全球經濟秩序。第三,繼續在國內的關鍵領域進行投資(例如《芯片法案》)。
——「在如今這個緊迫的全球性挑戰方面我們尋求開展合作。」諸如就宏觀經濟加強溝通,在氣候變化、債務負擔等議題方面加強合作。但是反對中共接此綁架中美經濟關係。耶倫指,「這不是給我們幫忙,而是出於我們兩國對世界的共同的責任和義務。共同解決這些問題也將增進我們兩國的國家利益。」
耶倫提出的對華經濟政策,其實算是克制的。但是,中共方面非常僵化,雖處於下風仍然不改戰狼外交。一個突出的事件是,2023年8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期間,華為推出新手機。這被認為像是某種挑釁。就在中國粉紅歡呼華為Mate 60 Pro手機之際,美國高調布局展開調查。10月1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發布了一系列出口管制規則,更新了對先進計算芯片、半導體製造設備以及支持超級計算應用和最終用途的物項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武器禁運國家的出口管制措施,並將中國的13家實體列入了實體清單。
總體來講,拜登政府上台三年多來,美中經濟關係已經一定程度地削弱。這在三個方面表現的最突出。
第一,中美貿易額從2022年的頂峰開始滑落。美國數據顯示,2023年墨西哥20年來首次超過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2023年,中國占美國進口的比重從2017年的21.9%下滑至前三季度的14%。根據中共海關數據,2023年中美貿易總額、中國對美出口額、中國自美進口額分別下降11.6 %、13.1%、6.8%。2024年1—3月,中美貿易額為1500.43億美元,同比下降4%。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1101.30億美元,下降1.3%;中國自美國進口399.13億美元,下降10.7%。
第二,中美外來人員大幅下降。例如,在疫情之前,美中之間每週允許超過150趟往返客運航班,但直到2023年8月,中美航空公司每週只能在兩國之間運營12趟航班。今年2月,美國運輸部表示,從3月31日開始,中國客運航空公司可能會將每週往返美國的航班,從目前的35個增加到50個,約為疫情前水平的三分之一。雖然美國的航空公司也被授權每週執飛50趟飛中國航班,但目前運力並未達到這個水平。
第三,科技戰,「小院高牆」。本文一開始提到的出口實體清單,就是一個政策工具。被列入實體清單的成員需要獲得美國商務部頒發的許可證,才能購買美國技術。芯片是科技戰的重中之重。2022年10月,美國宣布出台一系列措施,限制向中國企業出口用於生產先進芯片的設備和零部件。美國又分別於2023年10月和2024年3月29日,修訂半導體出口管制規則,收緊對華出口。
不過,美中經濟關係雖然已經一定程度的削弱,但中美經濟不可能完全脫鉤(這與冷戰期間的美蘇經濟關係大不同);而且,中共當前傾盡國力大力地發展所謂「新質生產力」,對美國經濟構成了一定威脅。
4月4日至9日,耶倫在九個月內第二次訪華。此次訪華,耶倫重點是針對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其它清潔能源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與中共政府溝通。由於中共對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大力支持,產能大幅攀升,而中國國內需求疲弱,因此行業出現過度投資,商品價格被人為壓低,當這些產品出口到歐美,當地企業的生存將陷入困境。耶倫說,「美國將不會接受新興產業如同10年前美國鋼鐵領域那樣,被獲得補貼的中國廉價進口產品大批摧毀。」並強調,「對產能過剩的擔憂並非出於反華情緒或脫鉤的願望」,相反是出於防止全球經濟失調、與中國建立健康經濟關係的願望,也未威脅對「產能過剩」的行業施加新的關稅。
普遍認為,耶倫這是先禮後兵。先儘量與中共溝通,如果中共一意孤行,那麼美國的反擊也不會手軟。
從目前的情形看,中共根本不買拜登政府的帳。針對耶倫強調的產能過剩問題,中共方面一口否認。中共駐美大使謝鋒說,質疑中國產能過剩「是一個偽命題」,並說從全球範圍來看,優質產能不是過剩,反而是嚴重不足。中共商務部部長王文濤稱中國電動汽車企業依靠持續技術創新、完善的產供鏈體系和充分的市場競爭快速發展,不是依靠補貼取得競爭優勢。
這就逼的拜登政府沒有騰挪的空間,沒有退路。
尤其,美國今年有個特殊情況——大選。總統大選的主要競爭者川普已經明確表示,如能成功當選,將對中國商品徵收可能超過60%的關稅。在大選的壓力下,拜登政府不可能對中共示弱。
因此,無論是從中美經濟關係現狀,還是從美國國內政治來看,拜登政府對華經濟政策的壓力是相當大的。中美之間打經濟惡仗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不確定的只是促發因素和時間問題。
大紀元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