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4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Jeffrey A. Tucker撰文/信宇編譯)如果要選擇一個關鍵詞來描述目前社會的運轉狀態,您會選擇合作還是衝突?這個選擇對於歷史、現狀和未來而言都至關重要。一種觀點認為,整個社會秩序就是沸騰而棘手的衝突,而且一直都是如此。
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這種衝突是建構出來的,是不必要的,是有毒的制度和意識形態造成的。
可以說,這種觀點上的分歧比任何其它分歧,包括各種形式的左派和右派,都更具有基礎性。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問世時的一本經典著作就闡述了這個問題。
這本著作就是德國著名政治思想家卡爾‧施密特(Carl Schmitt,1888—1985年)的《政治的概念》(The Concept of the Political,1932年)。初讀該書,任何自詡為在自由國家的讀者都會大吃一驚。在他看來,所有國家、政府和法律的合法性都依賴於煽動敵友之分。在他看來,只有讓人民相互對立,而且愈演愈烈,政權才有希望掌握權力。
施密特教授作為政治思想家的地位備受外界推崇,然而不可忽略的一點就是:他的思想原則為納粹黨提供了基本模板。他對納粹黨的影響可以稱之為以黑格爾(Georg Hegel,1770—1831年,德國哲學家)為根基的右翼馬克思主義。簡而言之,這不是一種古典自由主義的世界觀,更不是一種民主主義的世界觀。
在這種觀點看來,爭取人權的主張是胡編亂造,關於民主的概念也是一派胡說。這些不過是我們自我編造的神話,是我們在18世紀和19世紀初暫時持有的妄想,它們來得快去得也快。施密特是權力的信徒,也是意大利政治學家馬基雅維利(Machiavelli,1469—1527年)的思想繼承者,他指導統治階級如何獲得和掌握權力,而且他的觀點更為極端和原始。
也許作為我們所處世界的一種描述性理論,他的觀點至今仍然很有市場,認為在這個世界裡,如果一方贏得選舉,另一方的公眾就會陷入狂怒。這似乎就是我們的方向。最令人擔憂的是,施密特主義的這種墮落是註定無法回頭的。
就在上週,在與朋友們談論11月總統大選之後的形勢走向時,我對這種觀點深有感觸。每個人似乎都處於戰鬥狀態,這取決於選舉結果。這似乎是美國政治的一種新做法,即一方不接受另一方掌握的權力。這正是當初憲法制定者們最擔心的噩夢。
記錄美國憲法和政府運作的重要文獻《聯邦黨人文集》(Federalist,1788年)第10篇寫道:「自由(Liberty)之於黨爭,就像空氣之於火焰,是一種沒有了就會立即窒息的養料。然而,自由是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因為它滋養著政治派別,然而如果要廢除自由,就如同希望消滅空氣一樣,都是愚蠢至極,因為空氣是動物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它賦予火以破壞力。」
【譯註:自由(Liberty)與自由(Freeom)不同。前者指在社會中不受權威對個人生活方式、行為或政治觀點施加的壓迫性限制的自由狀態,強調個人在不受政府或其它機構干涉的情況下獨自做出選擇的權利;後者指不受外力阻礙,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或思考的能力,通常與自決和追求幸福的理念聯繫在一起。前者強調個人權利和政府權力限制的重要性,而後者則更注重個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能力。本文指的是前者。】
問題的關鍵在於,專制主義無法解決黨派紛爭。遏制衝突和分裂的唯一辦法就是自由本身。這是塑造人類歷史上最具變革性時期的夢想和哲學觀。將自由提升為解決衝突的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發現。
許多人到過紐約,卻沒有乘船環遊過自由女神像,這個人數之多令人震驚。今天,自由女神像仍然是美國最令人驚歎、最鼓舞人心的人文景觀。從遠處看,她比人們想像的要小,而近距離觀看,其規模之大令人歎為觀止。從腳下到自由火焰的頂端,她的高度相當於一個標準足球場的長度。
在瞻仰自由女神像時,每一個人都感到無比愉悅。其價值遠遠超過一件美妙的藝術品。自由女神不是歷史人物、作家或知識分子。她象徵著崇高的理想。這就是啟蒙運動的信念,即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尊嚴,理應享有權利和自由,這應該也必須是人類經驗的核心價值。
此外,自由女神像於1886年落成,是法國人民送給美國人民的禮物,這也進一步表明,一個重視自由的社會允許社會在沒有上層集中管理的情況下採取自己的行事方式。
大約在這個時候,這個信念曾一度成為西方的正統思想。這是在美國南北戰爭(Civil War,1861—1865年)結束21年後,美國-西班牙戰爭(the Spanish-American War,1898年)之前,美國和西方歷史上稱之為「美好年代」(Belle Époque,法語)的一個時期,這是一個技術飛速發展的時期,城市高聳入雲,通信和飛行近在眼前,食品和藥品的供應也更加便利。
法國將這座雕像贈送給美國,是為了向那個樂觀、和平、富足的美好時代的共同理想致敬。當時,美國被視為實踐人類自由的典範,特別是考慮到美國最終已經解決了奴隸制這個原罪。美國完全有能力成為世界的明燈,而這座雕像正是這種思想和理想的奇妙象徵。
今天,自由女神像高高地矗立在那裡,既是提醒,也是鞭策。當我在船上凝視著她時,我頓覺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我想起了兒時看的電影,在第一版《人猿星球》(Planet of the Apes,1968年)中,男主人公查爾頓‧赫斯頓(Charlton Heston)發現了埋在泥土中的雕像。這是電影史上最引人入勝的場景之一。而在遙遠的未來,這個夢想在國家的殘酷行徑中破滅了。
當然,我覺得我們還沒到那一步,甚至還距離十分遙遠。然而現在形勢發展的軌跡非常危險。簡單地說,一種從根本上依賴被統治者通過投票表達同意的政府形式是沒有辦法繼續運作的,而投票結果還會遭到全國二分之一人民的反對。
可以肯定的是,當贏家通吃時,選舉總會讓一些人失望。儘管如此,過去的風氣表明,現在是積極行動、教育、激勵、動員的時候了,這樣才能在下一次選舉中取得勝利。美國建國250年來一直如此。時至今日,這句話還正確嗎?無論如何,隨著每個聯邦機構採用的可疑做法、對信息傳播的積極審查以及對政敵使用的法律戰爭,這句話似乎不那么正確了。
這代表著陷入施密特式的瘋狂。除非我們找到出路,否則它將把我們推向絕境。不是朋友便是敵人,這種狹隘的區分並不是生活本身的需要。自由女神高舉的火炬確實照亮了一條更好的道路。讓我們都凝視著她,為理想而奮鬥,並追隨這束光的指引勇往直前。
作者簡介:
傑弗里‧塔克(Jeffrey A. Tucker)是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奧斯汀(Austin)的布朗斯通研究所(Brownstone Institute)的創始人兼總裁。他在學術界和大眾媒體上發表了數千篇文章,並以五種語言出版了10本書,最新著作是《自由抑或封鎖》(Liberty or Lockdown,2020)。他也是《路德維希‧馮‧米塞斯文集》(The Best of Ludwig von Mises,2019)一書的編輯。他還定期為《大紀元時報》撰寫經濟學專欄,就經濟、技術、社會哲學和文化等主題廣泛發聲。
原文: The Most Inspiring Sight in America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