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中全會打科技牌 分析:難有成效

【大紀元2024年07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寧海鐘、駱亞採訪報導)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落幕,官方拋出的所謂「改革」方案中的科技工作部分引人關注。近期中共從中央到地方的科技委陸續設立,多省由書記省長擔任「雙主任」。而中共高層中主管科技的是丁薛祥。分析認為,中共政治官僚敗事有餘,由他們控制的舉國科技體制布局,不利於科技創新,並且令中國經濟畸形發展。

在今天(19日)的中共三中全會記者會上,由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講解三中全會文件的「教育、科技、人才、創新」部分,而不是科技部部長陰和俊。懷進鵬重點提到「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等等。

中共昨天發布的三中全會公報中,對所謂的深化改革,也提及所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等等。公報還強調堅持中共中央「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

中共在去年新設中央科技委,科學技術部重組作為中央科技委的一個執行機構。

中共三中全會期間,陸媒每日經濟新聞稱,今年以來,河南、內蒙古、浙江、遼寧、江蘇、吉林、四川、海南、甘肅、江蘇等省份組建的省級黨委科技委均已亮相,其中河南、吉林、四川、海南、甘肅、江蘇等都明確透露由省委書記和省長擔任「雙主任」。市級層面,南京、成都及河南多個市委科技委也相繼召開首次會議。

香港《信報》則指,中共科學技術部日前發布最新組織架構,不僅去掉一些原有的直屬事業單位,還新設3個機構,分別是新質生產力促進中心、新技術中心和國際科技合作中心。

就各地組建省市級的科技委,一些網民在陸媒相關報導後邊留言:「多了一個部門。」「公務人員越來越多。」「可以安排許多人。」「成立了機構就一定會把事辦好嗎?」「機構重複設置。」「減少一些機構,增加一些機構,平衡。」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對大紀元表示,這些機構層層設立,也確實是中共官僚體制反覆建設的一種敗壞表現,只是層層做政治表功而已。而且這些書記省長身兼多職,大多數對科技是外行,是俗稱黨棍的政治官僚,他們不見得對科技發展能起什麼作用,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最終中共搞科技舉國體制的結果也會是一地雞毛,跟舉國搞芯片一樣爛尾。」

中國問題專家王赫對大紀元表示,中共要搞新型舉國體制,把科技委在各地成立作為一步棋。這些科技部門和各地科技委設立,和三中全會宣稱的所謂深化改革、科技自立自強有關聯,之前開的全國科技大會,也都是來支撐三中全會的。

他認為,中共的科技基礎比不上西方,被卡脖子,而且科技造假已經非常嚴重,中國的科研多產垃圾論文、垃圾專利。「整個被一種形式主義給完全糟塌了。但它表面的數據還非常好看,這使當局做了一個錯誤的判斷,覺得我們的科技可以彎道超車。」

中共黨魁習近平2024年6月24日出席全國科技大會,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2024年6月25日,副總理丁薛祥首次以中央科技委員會主任身分亮相,強調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用新型舉國體制推進科技創新。

王赫說,國內外的經濟學家都說中國經濟不可能只靠發展一些尖端科技就能夠重振起來。但中共有它的全球野心,因為中國的製造業產能占了世界產能的30%,它覺得可以用製造業作為一個殺手鐧,讓全世界的全球供應鏈都依賴於中國,藉此搞全球霸凌,和西方對抗。這樣做結果是整個中國經濟畸形發展,國內的產能過剩,然後對國外的低價傾銷,導致與世界各國發生的貿易戰、關稅戰,會越來越多。

「搞什麼舉國體制,搞什麼新質生產力,理論上都是錯誤的。(中共)為能滿足它那種狂妄的心理,拿這個來控制世界,結果把自己弄到一個死亡陷阱裡。」

時事評論員李林一對大紀元表示,主管科技的丁薛祥,靠當了多年的習近平大祕當上政治局常委、副總理,他不懂經濟。他可能讓習近平放心,但會令科技領域進一步政治挂帥,對中共的科技創新反而是壞事。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陳世民6月18日曾對大紀元表示,丁薛祥雖然過去在大學讀書是理工背景,但是他並不是科學方面的博士,也沒有非常強的科學背景,只是一個技術官僚。

去年3月拋出的中共黨國機構改革方案提到中央科技委的首條職責,就是所謂「加強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教授曾對大紀元分析說,當局在金融、科技等方面強調中央集權,與感到政權處於不安全的環境有關。但科技的發展創新是需要自由的,自由的程度不夠,又通過舉國力量來搞,自主創新的空間會變得比較小,這是很大的風險。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