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弘:北加州華人移民與僑教的發展

【大紀元記者薛明珠苗必達報導】北加州中文學校聯合會,於8月3日(週六),舉辦了一場名為「北加州華人移民與僑教的發展」的講座,特邀臺灣任弘教授擔任主講嘉賓。此次活動吸引了近百位參與者。

任弘,曾任僑委會副委員長。長期從事海外工作,致力於華文教育及華人歷史研究。曾出版《淬煉》和《排斥與融入:美國華人社會與華文教育史》。任教授此次專程從臺灣來美,主要是受邀參加8月10日至11日,在底特律舉行的「全美中文學校聯合總會」第30周年年會,並將擔任年會的主講嘉賓。

在講座中,任弘教授表示,華僑學校的分布反映了華人社區的分布情況。他希望通過講述華人在美國的歷史,增進海外華人及其後代,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華人移民美國的首站——舊金山

任教授表示,北加州舊金山在美國華人中具有特殊地位,是華人移民美國的首站。除了淘金和修建鐵路,華人對美國的農業、漁業和造船業也有很大貢獻。他還提到,早期美國華人多來自廣東,因為華工輸出貿易由香港和澳門主導。鴉片戰爭後,英國發現華工貿易比鴉片更賺錢,便控制了市場。1852年,英國船隻在廈門載運福建華工時出事,華工叛變殺害船長,導致福建人來美洲的路被切斷,此後華人移民主要來自廣東。

他說,大約在1870年左右,華人開始集中居住,逐漸形成華人社區。到1875年,舊金山唐人街已經頗具規模。除了舊金山外,加州其它地區也出現了許多華人聚居區。然而,大部分的中國城後來都遭到白人焚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聖荷西中國城被焚毀事件。唯有舊金山的唐人街未曾被白人燒毀,但在1906年的大地震中也遭受了嚴重破壞。

舊金山是美國中文教育的中心

任教授表示,在二戰前的100年間(約1840-1940),由於種族歧視,華人為了爭取子女受教權,曾不惜將訴訟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這期間,美國大部分地區的華人子弟,被迫在種族隔離學校就學。然而,在教會的幫助下,一些較大的唐人街設立了英語和中文課程。

他介紹道,1908年,清政府派遣內閣侍讀梁慶桂(1856-1931)赴美推動華文教育。他在舊金山中華會館的二、三樓設立了大清僑民公立小學堂,教授傳統儒家經典、語文、歷史、地理、德育、書法、體操及歌詠等課程。美國僑校從一開始就作為主流學校的補充,華人子弟白天在公立學校學習,課餘時間到僑校上課。隨後,梁慶桂繼續前往沙加缅度、洛杉磯等美加11個城市,推廣華文教育。到二戰前,美國的華僑學校已增至百餘所,其中加州有49所,夏威夷有27所。僅有數千華僑的奧克蘭市,就設有13所華僑學校,足見當時華文教育的盛行。而舊金山則一直是全美中文教育的中心。

他還表示,1965年後,週末中文學校成為主流,逐漸發展出具有北美特色的族裔語言教育體系。到1990年代,這一體系成為全球華人新移民中,最為普及的族裔語言教育模式。華人新移民在社區中開展的語言補習教育,未遭到主流社會的強烈排斥,並得到了母國的支持。

這次講座的協辦單位包括:中華聯誼會、北加州中國大專校友會聯合會、國立成功大學北加州校友會、北加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友會、美國茶文化學會以及北加州文化大學校友會。◇

薛明珠:《大紀元時報》舊金山分社社區記者,關注報導灣區社區政治、經濟、生活、教育、文化等新聞事件。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