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5日訊】(記者夏雨綜合報導)在過去十年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令人費解的現象:來自銀河系深處的無線電脈衝每兩小時會跳動一次,如宇宙的心跳一般。這些信號持續30到90秒。現在,科學家可能已破解了這個謎團,發現了宇宙中的雙星「心跳」。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這些神祕無線電脈衝(射電脈衝)的起源來自一個雙星系統,令人意外,即一顆被稱為白矮星的死星,它正緊密圍繞一顆小而冷的紅矮星運行。
這兩顆恆星統稱為ILTJ1101,可能是宇宙神祕信號的源頭,這兩顆星彼此繞行距離非常近,以至於它們的磁場相互作用,發出長周期射電脈衝或LPT。
ILTJ1101正以每2小時5分鐘的固定頻率,向地球發送持續數秒至一分鐘的無線電脈衝。如同黑暗森林中規律的閃光信號,它來自北斗七星方向1600光年外。追溯中國歷史,當今人類接收到的這些無線電脈衝,是明朝萬曆年間發出的宇宙電波。
這項研究結果週三(3月12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揭示一對恆星在恆星運動中也能產生罕見的LPT。
「我們首次確定了哪些恆星會產生一種神祕的新型『長周期射電脈衝』。」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博士後學者、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艾里斯·德魯伊特(Iris de Ruiter)博士說。
這一發現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了解哪些類型的恆星能夠產生和發送射電脈衝穿越宇宙。在這種情況下,揭示兩顆交織恆星的歷史和動態。
雙星共舞
傳統理論認為,長周期射電脈衝只能來自極端磁化的中子星(磁星)。而本次發現的特殊雙星系統顯示:普通恆星的「死亡之舞」,同樣能產生持續的能量噴發。
基於這項新發現,研究小組認為這種射電脈衝背後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白矮星具有強大的磁場,會定期釋放脈衝;二是紅矮星和白矮星的磁場在繞軌道運行時相互作用。
對於第二個原因,在ILTJ1101雙星系統中,紅矮星直徑僅有太陽的三分之一,與已死亡的恆星殘骸白矮星,以比地月距離更近的軌道相互纏繞。當它們磁場邊緣以每秒數千公里的速度擦撞時,就會迸發出相當於地球全球電網總功率百萬倍的電磁風暴。這種罕見的雙星互動模式,產生了人類首次觀測到的非磁星起源重複射電脈衝。
「就像用兩個生鏽的鐵球摩擦生電,只不過這次發生在宇宙空間。」研究合著者、西北大學天體物理跨學科探索與研究中心研究助理教授查爾斯·基爾帕特里克(Charles Kilpatrick)用一個生動的比喻,描述這個顛覆認知的發現。
不同於快速射電暴
這些脈衝不同於快速射電暴(FRB),後者是極其明亮的、持續數毫秒的無線電波閃光。德魯伊特說,幾乎所有的快速射電暴都源自銀河系外,許多似乎都是一次性事件。快速射電暴的亮度也高得多。
「這些射電脈衝與FRB非常相似,但它們的長度各不相同。」基爾帕特里克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這些脈衝的能量比FRB低得多,通常持續幾秒鐘,而FRB則持續幾毫秒。長周期射電瞬變和FRB之間是否存在連續的物體,或者它們是否是不同群體,這仍是一個主要問題。」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