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繞恆星邊飛邊解體 令科學家驚心動魄

【2025年04月23日訊】(記者李言編譯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小型岩質行星,它的軌道非常接近其主恆星,尤其令人驚心動魄的是,其表面正在被恆星熱量蒸發解體,尾隨其後的是一條長達約560萬英里(900萬公里)的彗星般礦物塵尾。

據路透社報導,自1990年代以來,已經在我們太陽系之外發現約5,800顆位行星,即系外行星。在這些行星中,只有四顆在軌道上被觀測到正在解體,這顆行星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四顆行星中距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因此為科學家提供了難得機會來了解此類註定要毀滅的行星。

研究人員觀測到這顆名為BD+05 4868 Ab的行星每次繞恆星運行時,釋放出大約相當於珠穆朗瑪峰質量的物質,而行星拖曳的塵埃尾巴繞恆星長達900萬公里。(看圖點這裡

解體失控

這顆行星大小估計介於我們太陽系最內側、最小的行星水星與地球的月球之間。它位於距離地球約140光年的天馬座中。

其母恆星是一種顆橙矮星,溫度較低且亮度較暗,質量和直徑約為太陽的70%,亮度則只有太陽的20%左右。這顆行星每30.5小時繞著這顆恆星運行一次,彼此之間的距離只有水星與太陽之間距離的1/20左右。

由於與其恆星距離近,這顆行星的表面溫度估計接近3,000華氏度(約1,600攝氏度)。因此,這顆行星表面可能已經成為岩漿——熔岩。

麻省理工學院卡夫利天體物理與太空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該研究首席作者馬克‧霍恩(Marc Hon)表示,「我們預計這顆行星在未來大約一百萬年內會解體成塵埃。」

「在宇宙時間尺度上,這是極其迅速的。解體是一個失控的過程。隨著行星上更多的物質變成塵埃,解體過程會變得更快。」霍恩說,「從數據來看,這顆行星的軌道並未明顯衰退。」

一旦進入太空,蒸發的物質會冷卻,形成從行星流出的礦物塵埃。霍恩表示,「我們知道尾巴中的塵埃顆粒大小介於大型菸灰顆粒和細沙顆粒之間。我們尚不清楚尾巴的礦物成分。」

為岩石系外行星組成提供線索

這顆行星是通過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太空望遠鏡發現的。研究人員使用「凌日法」(過境法)觀察到,每當BD+05 4868 Ab經過母恆星前方時,恆星亮度下降。

至於說這顆行星目前的近地軌道是如何形成的尚不清楚。霍恩說,「有可能這顆行星最初形成於更遠的地方,並在外部天體的影響下改變了其原始軌道,導致它被送往更靠近恆星的地方。」

這可能是由另一顆行星或其它天體的引力影響所造成的。

研究人員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利用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進行進一步觀測,以研究尾部物質的成分,這有望為岩石系外行星組成提供有關線索。

在其它太陽系中尋找生命的重點是圍繞「宜居帶」恆星運行的岩石系外行星。這個距離使行星表面液態水的存在成為可能,而液態水是生命的關鍵成分。

「尾部預計將包含從解體行星的表面或內部蒸發出的礦物質。因此,這可能是地殼、地幔甚至是行星的核心。了解行星的內部結構是極具挑戰性的,即使是我們太陽系內的行星也很難做到這一點。但BD+05 4868 Ab將使我們能夠直接測量位於我們太陽系外類地行星的礦物成分。」霍恩說。

「這無疑是系外行星地質學的一個特殊機會,讓我們理解超越我們太陽系的岩石世界多樣性和潛在宜居性。」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4-23 15:00 | 修改:2025-04-23 15:00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