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台灣傳統美食「碗粿」,粿漿加熱攪拌零失敗,零廚藝也能學會。黃君聖Sunny營養師不藏私,教大家自己做懷念的古早美味。
【材料】
在來米1斤
菜脯 適量
紅蔥頭 適量
蛋 數顆
豬肉 適量
馬蹄粉(荸薺粉) 15公克
醬油膏 少許
【備料】
1.將菜脯剁碎,然後泡水直到沒鹹味。
2.把紅蔥頭切成小顆粒。
3.將煮熟的蛋去殼,對切,把半顆蛋再對切。
*小竅門:將蛋浸泡在冷水內,比較容易剝掉蛋殼。
4.把豬肉汆燙過,然後切成肉片。
5.將在來米先泡水(約3小時),瀝乾後放入調理機,添加11碗水(每碗約240cc),然後打成米漿。
6.把米漿全部倒進大鍋子內。
7.取10〜15公克馬蹄粉(荸薺粉),泡水,倒入步驟6的大鍋內,並拌勻。
8.熱鍋,(不加油)乾炒菜脯,直到炒出香氣。
9.鍋內倒些油,將紅蔥頭以小火慢炒煸香。
10.把部分米漿倒進另一個鍋子中,以小火慢煮,持續攪拌,同時加點鹽巴調味。攪拌一陣子後,將剩下米漿全部倒入鍋內一起煮,另一手繼續攪拌。關火後,仍不停攪拌。
*小竅門:煡粿時,攪拌不要間斷,並統一攪拌方向,不要一會兒順時針,過一會兒變成逆時針。
11.把紅蔥頭放進鍋內,加一點醬油膏增色,整個過程仍要持續攪拌。
【炊粿】
12.蒸籠內的水滾後,將六個碗倒放,等水滾且碗蒸到燙才取出來。
*小竅門:炊粿前,先把碗倒扣蒸煮,蒸氣上升後,碗裡不會有水氣,等下炊粿時,粿才不至於沾黏在碗底。
13.將米漿盛入碗內,放入蒸籠以中火蒸煮。
14.(約5分鐘後)米漿呈半凝固狀態時,打開蒸籠蓋,在碗粿內放入肉和蛋,然後蓋上繼續蒸20分鐘左右。
*小竅門:
․打開蒸籠蓋子,用筷子戳進碗粿內,若筷子沒有沾黏,就代表碗粿蒸熟了。
․碗粿放涼後再食用,口感比較Q彈。
補充:
․肉和蛋也可以先滷過。
․配料部分,有些人採用紅蔥頭或金勾蝦、肉和香菇。
【蒜蓉沾醬】
1.把蒜頭搗碎,越碎越好。
2.碗內倒些醬油膏,並加入兩湯匙開水,再拌入蒜泥並拌勻。
注意:味道嚐起來如果太濃稠,可以加些開水;如果太稀,則添加蒜泥。
小叮嚀:
碗粿是碳水化合物,而且是高GI食物;蛋、肉等配料是蛋白質,記得要攝取些蔬菜,營養才會均衡。
一個碗粿的熱量將近400大卡,淋上醬料吃,又多攝取了50大卡左右;還會撒上菜脯,它雖是蔬菜類,但是醃漬物,鈉含量比較高,所以務必酌量食用。
*補充說明:「煡」是指邊煮邊攪拌,把東西煮成糊狀。
(網站專文,禁止轉載)

(本文摘編自《古早味碗粿秘方88地方阿嬤做給你吃》,黃君聖Sunny營養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