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台美評論,本欄位所有文章皆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意見。本專欄尊重言論自由,歡迎所有關心台海和平與台灣安全的投稿。)
最早是俄羅斯的經濟海域,每年夏季約有兩個月的時間可以讓船運物資從亞洲運送到歐洲,不用經過蘇伊士運河或者是巴拿馬運河,可以縮短一大半的航程,節省費用也可以避免回教恐怖分子和海盜的攻擊。
北極經濟海域的石油、天然氣和各種魚類資源。目前有爭議的國家 :俄羅斯、加拿大、丹麥/格陵蘭、芬蘭、冰島、挪威、瑞典,還有美國。
近年因為氣候暖化,加上又有俄羅斯和中國製造的核動力破冰船,北極海航行更安全,航運時段也增長了。
工業生產貿易大國的中國和他的盟友俄羅斯,就積極在這方面開展北極海運的合作。
中國是想快速發展北極的海上絲路,盡量避免由美國領導的西方世界管理的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加上美軍控制的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和馬六甲海峽。如果美中有任何衝突,美國可以在這些運河和海域上對中國的資源採取封鎖和制裁。這是中國要避免的事情。
北極圈內礦產資源稀土豐富,也是世界上屬於丹麥自治區最大的島嶼格陵蘭,一直都是美國和蘇俄的戰略必爭之地。
近年,中國的勢力也進入了格陵蘭。美國對全球戰略的考量下,也一定要控制格陵蘭。因為中國和俄羅斯聯合軍力,是丹麥和北約無法招架的。
美國川普總統兩任來,都勢在必得下想要完全控制佔領格陵蘭 ,遏止中國發展北極絲路的重要關鍵據點。這也是美國反導彈系統,對付俄羅斯和中國發射州際導彈射向美國途中的重要反導系統基地。
2030年到2050年,全球北極航運會佔5%的市場規模。美國和中俄都想要控制格陵蘭,誰控制格陵蘭誰就控制北極的航運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