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訊】(記者李言編譯報導)週四(4月24日)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布四張新影像,分享從火星到遙遠星系的天文奇觀,以此紀念哈勃(Hubble)太空望遠鏡發射35周年。
哈勃望遠鏡於1990年4月24日搭載「發現號」(Discovery)太空梭發射升空,至今仍是天文研究的重要工具。
據路透社報導,哈勃高級專案科學家詹妮弗‧懷斯曼(Jennifer Wiseman)博士表示,「為了慶祝哈勃望遠鏡35歲生日,我們發布了四張哈勃望遠鏡拍攝的新影像。它們展現了宇宙不同部分。」包括色彩斑斕的火星、充滿活力的行星狀星雲、恆星形成的水墨畫般玫瑰星雲和獨特的絮狀螺旋星系NGC 5335。
懷斯曼介紹說,所謂的玫瑰星雲實際上顯示的只是它的一部分。「那裡的恆星仍在形成。你可以看到暗雲,以及這些暗雲後面的亮雲,有新恆星正在電離氣體,並且發光。」
談到行星狀星雲圖像,她解釋說,「這個色彩豔麗的星雲實際上與行星無關。那只是幾十年前人們的稱呼。它實際上是一個死亡恆星系統的殘骸,剩餘的白矮星流出物形成這片發光雲,並且正在從中心源頭向外擴散。」
懷斯曼表示,那個螺旋星系則是從星系外部拍攝的另一個銀河系影像。「它看起來和我們想像中的銀河系不太一樣,因為旋臂有些模糊。我們稱為『絮狀螺旋星系』。但在星系中心,你可以看到一個令人驚歎的棒狀結構。」
她進一步說明,「這種結構在某些類型的螺旋星系中很常見,它們正是星系外部氣體和塵埃流入星系中心的通道,為新恆星形成提供能量。我們認為銀河系的中心也有類似棒狀結構。」
最後,她談到哈勃拍攝的火星特寫影像。這些精彩清晰的照片從不同角度展現了火星自轉過程中的樣貌。「我們可以看到火星頂部的冰蓋,也看到了雲層、山脈、深邃的峽谷和平原地形。」
而這些太空壯觀景象的呈現,都歸功於哈勃望遠鏡。懷斯曼讚歎說,「這隻天空之眼讓全球人以全新視角看待宇宙——它是多麼浩瀚,多麼美麗,多麼活躍。」
哈勃望遠鏡能夠觀測到其它天文台無法探測的波段或色譜。科學家可藉此補足新一代韋伯(Webb)太空望遠鏡的紅外線觀測能力。韋伯可以深入觀測宇宙最早的星系。而哈勃則擅長細節成像,可捕捉臨近星系中恆星形成的熱點。兩者協同,有助深化人類對宇宙和星系運動規律的理解。
哈勃望遠鏡迄今已完成近170萬次觀測,催生超過2.2萬篇科學論文,對天文學產生深遠影響。它的繼任「宜居世界觀測站」(Habitable Worlds Observatory)則肩負延續其遺產的任務,並將重點聚焦於搜尋潛在可居住(宜居)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