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訊】(記者陳霆綜合報導)蘋果公司正加速將iPhone生產線自中國轉往印度,以因應川普關稅與美中貿易戰。知情人士透露,蘋果計劃在2026年底前,將所有銷往美國的iPhone改由印度製造,最快自2025年起,就可能有大量機型轉由印度組裝,顯示其全球供應鏈正快速重組。
消息人士指出,蘋果若要達成此一目標,須將目前在印度的iPhone產量提高至少兩倍。
據彭博社報導,截至2025年3月的財政年度,蘋果在印度組裝的iPhone總值達220億美元,年增近六成。該公司目前約有20%的iPhone產自印度,其餘大多仍仰賴中國工廠。為供應美國市場每年超過6,000萬部iPhone,蘋果與主要代工夥伴富士康(Foxconn)與塔塔電子(Tata Electronics)正積極擴產。
蘋果最早在2022年啟動供應鏈轉移,起因於中國爆發COVID-19疫情後實施嚴格封控,導致富士康鄭州廠一度停工,iPhone產量大幅下滑。
川普政府上任後,宣布對中國商品課徵高達145%的「對等關稅」,再度促使蘋果加快轉移生產基地。
雖然本月稍早,智能手機與電腦等電子產品已暫時被排除在「對等關稅」之外,但針對中國的額外20%「芬太尼關稅」仍在實施,成為蘋果持續推動供應鏈多元化的重要推力。
富士康位於印度南部的工廠,是Apple在該國最大的生產基地,塔塔集團也通過收購緯創、和碩在印度的業務,成為蘋果重要供應商。
這波轉移亦獲得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的強力支持,當局提供製造補貼與稅務優惠,力圖將印度打造為全球製造中心。
儘管美中關稅戰漸趨和緩,川普也表現出願意與北京談判的態度,但毫無疑問,作為美國最大的經濟與軍事對手,北京仍可能面臨最嚴厲的打擊。
面對關稅政策變化與美中地緣風險升高,蘋果正加快供應鏈重構,強化印度作為生產與出口基地的戰略地位。
科技產業調研公司Futurum Group執行長丹尼爾‧紐曼(Daniel Newman)表示:「我們認為,這將是蘋果維持成長與動能的重要一步。我們正親眼目睹,一家擁有充足資源的企業,如何以近乎光速的速度應對關稅風險。」
(本文參考了《金融時報》、彭博社與路透社的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