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5日訊】(記者馬尚恩洛杉磯報導)本週一(5月12日)美國確定開始對中國實施新的關稅稅率,對中國貨物徵收30%關稅,比之前的145%降低了近4/5。消息傳出後,物流和貨運行業預計,因擔心關稅政策再度變化,商家將抓住機會出貨,而美國港口不久將出現訂單激增現象。
港口訂艙量急增
洛杉磯港口TRK報關行主管特蕾莎‧李(Theresa Lee)日前受訪時表示,她發現港口訂艙量正在急速增加:那些原先不要送貨而把船停在中國那邊的,現在要求趕快送貨;一些被切斷的航程再次恢復。
「因為只有90天,不知道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所以現在又開始爆艙了。」李女士說,中美新關稅是突發新聞,「大家也不知道突然間會達成這樣的協議,就要把餘下的貨物趕快處理完,所以才造成爆艙」。
港口其他業內人士的看法也驗證了李女士的觀察:一些主要港口以及物流公司、商業團體負責人都預計,未來幾個月內貨運量將會大幅增加。
在本週一南加州長灘港召開的記者會上,代表90萬名業主的洛杉磯縣商業聯合會首席執行官特雷西‧埃爾南德斯(Tracy Hernandez)表示,未來90天內該港可能出現貨運量大幅增加。
西雅圖港口委員會副主席瑞安‧卡爾金斯(Ryan Calkins)則告訴CNN,他預計在仲夏季節會看到訂單量激增,屆時港口將大幅增加人員,以確保滿足管理需求。
FlexPort是總部位於舊金山的供應鏈管理公司,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萊恩‧彼得森(Ryan Tetersen)在X平台上表示,新貿易協議簽署的第一天,他們從中國運美國的海運訂單量就增加了35%,「大量訂單積壓即將到來,船隻很快會被訂購一空」。他解釋說,增加35%是相對於4月9日以來追蹤的訂單量平均值。
中國進口貨品本土化
李女士在南加州港口報關業工作多年,看到了這些年來美國港口從中國大陸進口貨物的種類變化。尤其是前幾年疫情期間,她發現連普普通通的口罩,美國都需要從中國大陸大量進口,才能滿足當時的緊急需求,這讓她感到了不安。
「這是蠻嚴重的事情:美國連這些小東西、連洗手液、那些關係公共安全的東西也通通依靠國外,還有很多藥品的原料也是靠中國或印度,這說明我們國家蠻脆弱的。」她不禁擔心,如果今天有人挑戰,美國將如何應對?
洛杉磯-長灘雙港是中國進口貨物的主要中轉地。其中洛杉磯港45%的貿易業務來自中國,長灘港63%的貨物來自中國,品類包括衣服、鞋類、玩具、電子產品等。
「如有行業對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就必須在美國本土製造這些貨品。」她問道,「連口罩這麼簡單的物品,美國都無法做到(自產)的話,那我們的鋼鐵、鋁和飛機怎麼辦?難道都要從中國進口?等於我們的國防工業完全落到別人手上。」
她對中國產品的質量也很擔心,認同川普提出的製造業本土化政策,認為由美國人製造起碼不會偷工減料,都是要保證質量的。「我們造出的飛機、船隻,我們所使用的材料要足夠耐用(withstand),這是關係人生命的。」
不能只想著便宜貨
「我們不能夠總是強調便宜、便宜、便宜。」李女士說,「我們決定在美國繼續生活,我們的孩子也會在美國讀書工作,那我們也應該對這片國土負責任。」
李女士非常理解川普在關稅方面的大動作。她認為,很多美國媒體沒有如實報導美中關稅;而如果不糾正以前美中貿易的嚴重問題,會給美國未來帶來嚴重後果。
「為什麼我們今天(在美國)必須過一段比較緊的日子?我覺得這樣做,美國反而會整個往前邁出一大步。」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