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高效鎳提煉技術 2分鐘煉出高純鎳鐵合金

【2025年05月27日訊】(記者吳瑞昌綜合報導)鑑於當代科技對於鋰電池相關產品需求持續增長,而生產鋰電池所需的鎳、鈷和鋰等金屬,則需要耗費大量能源和容易造成環境污染。這次,德國的科學家開發一種高效鎳金屬提煉方法,能顯著降低污染與耗能。

除了鋰電池之外,不鏽鋼與其它合金在日常生活用品、製船業、基礎設施、運輸系統中被廣泛應用,而它們均需使用大量鎳金屬。另外,鎳金屬還具有鐵磁性、氧化緩慢與耐腐蝕性等特性,被用於永磁體、合金和一些高溫合金上。

有報告預估,至2040年人們對於鎳的需求量將增長至600萬噸,原因在於基礎設施和運輸系統電氣化程度不斷地提高。然而,從低品質鎳礦(占當前鎳總儲量的60%)提煉鎳金屬,所需耗費的能源和產生的二氧化碳為高品質鎳礦的數倍,引發一些人的擔憂。

由於傳統鎳礦提煉過程,涉及煅燒、冶煉、精煉等多個階段,皆耗能巨大。為追求生產效益,工廠大多會選用高品質鎳礦石,原因是低品質鎳礦石裡面的鎳含量不僅少,且富含矽酸鎂、硫、鐵、鋁、黏土等大量雜質,導致提煉過程中所需的能源、化學試劑和成本均大幅增加。

這次,擁有100多年歷史的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永續材料研究所(MPI-SusMat)研究人員開發一種節能、低碳且高效的新方法,該方法不僅繞過傳統的鎳(Ni)礦提煉過程,還能從那些容易被忽略的低品質鎳礦石(高雜質紅土鎳礦)中,快速萃取出鎳鐵合金。

該研究成果於4月30日發表到《自然》雜誌上,共獲得1.8萬次觀看和10多家科技新聞媒體報導。

研究團隊利用「氫等離子體熔融還原法」(HPSR)取代傳統的碳基還原工藝,使反應爐中的低品質鎳礦石中的晶體結構,分解成更簡單的鐵、鎳離鎂、氧和氧化矽離子物質,整個過程無需任何催化劑,僅需要加入氬氣(Ar)和少量氫氣(H2)即可完成還原工作。

「氫等離子體熔融還原法」是一種通過電弧或高頻電場將氫氣進行電離,過程中數千攝氏度的氫離子體,會將金屬礦石中的金屬氧化物還原成液態金屬,便於分離和收集,因此常用於提取礦石中的鐵、鎳等金屬,其副產物為水蒸氣。

隨後在反應爐中,同時進行冶煉、還原和精煉過程,形成「單一冶金步驟」。該方法提煉過程只需要2到4分鐘,即可將高雜質紅土鎳礦石還原成雜質少、純度高的鎳鐵合金(其鎳含量可達44wt%、鐵含量55wt%、矽含量少於0.04wt%、磷含量約0.01wt%、鈣含量少於0.09wt%)。

此外,該種方法不僅可以減少8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還能使用再生電力和氫氣進行驅動,能源效率整體提高18%。同時拓寬可用鎳礦範圍,使低品質鎳礦開採更具成本效益和永續性,並促進運輸業電氣化發展進程。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經過還原的高純度鎳合金,可直接用於不銹鋼、磁鐵合金生產上,無需額外耗能的精煉處理。若進一步精煉這些高純度鎳合金,可直接用作鋰電池電極材料。另外,還原過程中產生的爐渣,還可製成建築業常用的磚塊和水泥。

他們還表示,新的提煉方法也適用於提煉鈷金屬,該金屬目前被廣泛用於電動車和儲能系統。他們計劃下一步優化生產流程與規模,讓該技術能夠實際應用於工業上,同時也讓低品質鎳礦能得到更廣泛的利用。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永續材料研究所博士研究員烏拜德‧曼蘇爾(Ubaid Manzoor)對該協會的新聞室解釋道,「如果我們繼續以傳統方式生產鎳並用於電氣化,這方式只是在轉移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永續材料研究所「可持續材料合成」小組負責人伊斯納爾迪‧索薩‧菲略(Isnaldi Souza Filho)教授則表示,「這次,我們透過氫等離子體控制電弧爐內的熱力學過程,使低品質鎳礦中的複雜礦物結構,能夠在沒有催化劑的情況下,分解成更簡單的金屬離子。」

曼蘇爾解釋道,「該種方式是讓鎳礦石在反應界面上,還原成更簡單的離子,且確保未還原的部分能夠持續反應。這種反應可透過高電流短弧、爐子下方整合外部電磁攪拌裝置,或氣體注入方式來實現。」

該研究由歐洲研究理事會(ERC)的高級撥款資助。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5-27 15:00 | 修改:2025-05-27 15:00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