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5日訊】(記者夏雨編譯報導)週四(7月3日),考古學家在秘魯發現了一座擁有3500年歷史的城市,這座古城很可能是連接太平洋沿岸文化與安第斯山脈和亞馬遜地區文化的貿易樞紐,繁榮時期與中東和亞洲的早期文明大致相同。
路透社報導,研究人員發布的無人機拍攝畫面顯示,該城中心位於山坡台地上的一個圓形建築內,殘留有石頭和泥土建築。
這座名為佩尼科(Peñico)的城市中心位於秘魯北部巴蘭卡省(Barranca),始建於公元前1800年至1500年之間,靠近5000年前美洲最古老的卡拉爾文明(Caral civilization)發源地。
卡拉爾文明由32座宏偉建築組成,被認為與埃及、印度、蘇美爾(Sumeria)和中國文明同時代。然而,據研究人員稱,與這些文明不同的是,卡拉爾文明是在孤立狀態下發展起來的。
領導佩尼科考古研究的考古學家露絲·沙迪(Ruth Shady)表示,這座新發現的古城至關重要,專家認為它是在卡拉爾文明遭受氣候變化摧毀後出現的。
「它們位於貿易戰略要地,與沿海、高地和叢林地區的社會進行交流。」沙迪說。
秘魯文化部研究員、考古學家馬可‧馬查庫伊(Marco Machacuay)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佩尼科的重要性在於它是卡拉爾社會的延續。
經過八年的研究,研究人員在佩尼科發現了多達18座建築,包括儀式寺廟和住宅區。
中央廣場的牆壁因其浮雕和「pututu」(一種海螺號角,聲音可以傳得很遠)的描繪而引人注目。
他們補充說,在其它建築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人物和動物形象的泥塑、儀式用品以及用珠子和貝殼製成的項鍊。
秘魯是古代文化中心,擁有眾多考古遺址,例如庫斯科的印加遺址馬丘比丘,以及位於該國中部海岸沙漠地區的神祕納斯卡線條。
發佈:2025-07-05 15:00 | 修改:2025-07-05 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