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4日訊】(記者陳俊村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現一個新的星際天體正穿過太陽系,這是迄今已知的第三個星際天體,很可能是最大的一個,已被歸類為彗星。它正朝太陽系內部飛奔而來,但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NASA在7月2日發布的新聞稿中指出,由該局資助、位於智利的小行星陸地撞擊持續報警系統(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ATLAS)巡天望遠鏡在7月1日首次報告發現一顆來自星際空間的彗星。
這顆星際彗星來自射手座(Sagittarius,又稱人馬座)方向,已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正式命名為3I/ATLAS。它目前距離地球約4.2億英里(6.7億公里)。
隨後,世界各地的專業和業餘天文學家搜尋了過去的望遠鏡資料,將3I/ATLAS的軌跡追溯到至少6月14日。自從該天體首次被發現以來,許多望遠鏡都通報了額外的觀測結果。
3I/ATLAS正朝太陽系內部飛奔而來,將與地球保持至少1.6個天文單位(約1.5億英里或2.4億公里)的距離,所以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
這個彗星目前距離太陽約4.5個天文單位(約4.16億英里或6.7億公里)。它將於10月30日左右抵達近日點,距離太陽約1.4個天文單位(約1.3億英里或2.1億公里),剛好位於火星軌道內。
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正在研究3I/ATLAS的大小和物理特性。地面望遠鏡應該能觀測它直到9月,之後它將經過太陽附近,無法觀測。預計它將在12月初重新出現在太陽的另一側,屆時將有更多觀測機會。
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CfA)的天文學家麥克道爾(Jonathan McDowell)告訴法新社說,3I/ATLAS看起來有點模糊,這表明它主要由冰構成,而不是岩石。
歐洲太空總署(ESA)行星防禦負責人莫伊斯爾(Richard Moissl)說:「它將深入太陽系,從火星軌道內側經過,但不會撞擊我們的鄰近行星。」這意味著它不像一般彗星和小行星那樣受太陽軌道的束縛。
莫伊斯爾指出,它的軌跡也「意味著它不是繞著我們的恆星運行,而是來自星際空間,然後再飛回那裡。」
他補充說,目前3I/ATLAS的直徑估計為10至20公里,這是迄今為止探測到的最大星際天體。但如果該物體是由冰構成的,它的尺寸可能會比較小,因為冰會反射比較多的光線。
人類迄今只觀測到三個星際天體。實際上可能還有更多來自星際的訪客曾穿過太陽系,只是沒被發現。第一個觀測到的星際天體為2017年發現的斥候星(Oumuamua),第二個是2019年發現的2I/鮑里索夫彗星(2I/Borisov)。斥候星既不是小行星,也不是彗星,暫時被歸類為不明飛行物。
這些星際訪客為科學家提供了研究太陽系外物質的難得機會。
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的天文學家諾里斯(Mark Norris)舉例說,如果我們在這樣的天體上探測到氨基酸等生命前體,就能「更加確信其它恆星系統中也存在生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