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5日訊】現在美國、台灣的房地產都處在冰凍期,尤其美國市場自從美聯儲升息以來,已經被凍了三年,很多人都在盼降息。現在市場都在預測,美聯儲將會在9月份重新開始降息!這樣的預期心理,同時也讓房貸利率有所放軟。接下去真的會降息嗎?降息之後,房市真的就能回暖嗎?有這麼簡單嗎?這一集我就和大家來探討,利率下降可能帶來的市場變化。
現在幾乎所有的市場專家、報告都在預測,美聯儲有很大的機率正準備在9月份降息。是不是能真的降息,我們透過數據來告訴我們,看機率有多大?
美聯儲降息機率到底有多大?
從我截稿8月21日這天算起,距離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還有26天,根據芝商所的預測工具CME FedWatch,9月降息一碼(即0.25%)的機率是73.4%,也就是說9月17日有很大機會基金利率會從4.25%–4.5%的區間,下降到4.00%–4.25%。不過,要注意FedWatch在8月中旬的預測曾經高達96%,時隔幾日卻大幅下降,直得留心變化。
另外,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最新報告也指出,預期美聯儲將在今年進行三次降息,每次0.25%,時間點可能落在9月、10月與12月。這將使聯邦基金利率從目前的利率下調至3.00%–3.25%。
也因為各種預測報告都指向降息,所以近期許多避險基金都積極買進美股,尤其是金融與循環產業類股,並賣出防禦型產業,例如公用事業等板塊。
高盛的高層策略師喬什・希夫夫林(Josh Schiffrin)表示,他非常看好5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約在3%–4%區間),認為在降息之前是極具吸引力的「最愛交易」。在降息前布局中長期美國公債(例如5年期公債),等於押注利率會下來,債券價格會上漲,藉此獲取資本利得。
背後促成降息預測如此之高的原因是什麼?其中一個大背景就是,關稅影響較預期小、通膨壓力已有所緩解;其二,美國勞動市場出現放緩跡象,也是支持提前降息的重要因素。
今年7月,美國失業率為4.2%,與上個月的4.1%相比,略有升溫。7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僅約73,000,低於預期且連續調降前兩月數據,共計下修約258,000人。此外,截至8月中旬,每週初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升至約235,000,為自6月以來最高值。在加州,甚至有全美最高的失業率5.5%,其中科技業面臨的挑戰最為突出。
再看到通脹率,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截至7月,年增為2.7%,較上月持平,核心CPI(不含食物與能源)年增約3.1%。月增幅,7月CPI月增約0.2%,核心CPI月增約0.3%,為半年來最高水平。
不可否認,勞動市場有衰退跡象:新增就業偏低、失業申請人數上升,加上就業預期修正,顯示就業市場正開始顯露疲態。但是,通脹仍然頗高:雖然CPI年增穩定於2.7%,但核心通脹仍高於2% 目標,短期價格壓力仍存在。
可以看到,目前通脹尚未真正回落、就業市場又趨緩,讓美聯儲面臨是否要立刻降息的兩難局面。
房市表現大幅衰退 或引發通縮
除了通脹率、失業率,還可以看到另外一項數據——房地產表現。因為房地產市場正處於2009年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之中。羅森伯格研究公司表示,房地產市場將成為整體通貨緊縮的主要推動力,該公司預計房價將大幅下跌,可能將通脹率拖至接近1%——遠低於ao3xu06tj62%的價格成長目標。
羅森伯格認為,美國房市的11個指標中,有10個在過去六個月中大幅下降。其中有五個指標活動降幅最大——房屋開工數:下降23.9%、新建獨棟住宅銷售量:下降23.7%、現房銷售量:下降16.1%、季度新租戶租金指數:過去兩季下降14.2%、潛在買家流量:下降了7個百分點。
過去六個月唯一沒有萎縮的指標是房價。追蹤20個主要大都會地區房價的凱斯-席勒20城市綜合房價指數,在過去半年上漲了0.8%。
8月21日,Redfin發布最新的房市報告指出,7月份,美國約有5.8萬份購屋協議取消,相當於上月簽約房屋數量的15.3%。這一數字高於去年同期的14.5%,創下2017年以來7月的最高紀錄。
市場活動的減少可能會對價格造成壓力,因為賣家需要降價才能吸引買家重返市場。羅森伯格認為,以六個月計算,凱斯-席勒綜合指數可能「很快」就會進入負值區域。房價和房租,約佔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三分之一,這可能會導致如羅森伯格的觀點,通脹率將大幅下降,且滯後時間可預見為12個月,此次房地產市場低迷將持續到2026年,從而帶來持續的通貨緊縮效應。
研究顯示,新租金的大幅下降,意味著2026年第二季度CPI,同比上漲只有1.2%至1.8%,具體取決於關稅影響的規模。持相同觀點的還有基礎設施資本顧問公司首席資訊長傑伊・哈特菲爾德(Jay Hatfield)。他也認為,在最近的報告中,有通貨緊縮的跡象。這也難怪總統川普一直在給美聯儲主席施壓,要求趕快降息。
美聯儲在7月30日的會議上,以9比2通過維持目前利率。當時主席主席鮑威爾強調需「觀察後續數據」,對降息表現出不急切的態度,並未預期會出現停滯性通脹,但仍持續密切監控經濟走勢。
降息真的能救房市嗎?專家揭真相!|降息=房價暴漲?還是成交量回溫?|歷史數據告訴你 #美國地產熱點 第205集
降息真能解決房市困境?
是否真能如期降息?目前為止都是未定之天,在下一次議息會議召開之前,9月份還有一次通脹數據和失業率數據將發布,到時候我們就能更確定降息的機率。
假設9月份果真降息一碼,對美國房市、抵押貸款利率會起到什麼作用呢?一般來說,降息確實會對房地產市場的交易量形成拉抬效果,但強度取決於幾個關鍵因素。
先說積極面,1. 貸款利率下降:房貸利率會隨著美聯儲降息而下調,月付壓力減輕。例如:30 年期房貸利率若從7%降到6%,同樣貸款金額,每月房貸可少付數百美元。
2. 購買力提升:降息提升了買方可負擔的總貸款額度。這會讓原本觀望的買家重新進場,尤其是首次購屋者與投資客。3. 投資資金轉移:當利率降低,存款、債券等保守型投資報酬率下降。部分資金可能流向房地產,以求保值或增值。
但是也要小心三個消極因素,1. 通脹與經濟環境:若降息同時伴隨經濟疲弱、失業上升,即使貸款便宜,購屋意願也可能受抑制。2. 房價基期高低:在房價已經偏高的市場,降息帶來的刺激效果會被價格壓力抵消。3. 供給量:如果市場缺乏待售房屋(供給不足),即使需求回升,也可能只是推升價格,而非成交量大幅增加。
據《財富》雜誌的報導,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高級經濟學家,鮑勃・施瓦茨(Bob Schwartz)認為,雖然沒有「可量化的利率」能夠觸發更多房屋銷售,但只要抵押貸款利率下降1%,至6%以下,就足以激勵至少一些現有房主出售現有房屋並「換購新房」。
另一種可能的情況是,現有房主選擇更低利率進行再融資。雖然這可能無法像美國人希望的那樣,解凍凍結的房地產市場,但它可能在其他方面對經濟有利。
歷史上降息與房市成交量的關係
關於降息與房市成交量之間的關係,我們也來看一些歷史數據。2001–2003 科技泡沫後,美聯儲大幅降息,基金利率從6.5%降到1%;30年房貸利率從大約7%,降至約5.5%。這導致房市成交量快速回升,全美新屋銷售在2002–2003年創下高點,但也推升了「房市泡沫前期」。
2008–2010金融海嘯之後,美聯儲將利率降至0–0.25%,並實施貨幣寬鬆政策,房貸利率快速跌破5%,不過這一次初期成交量持續低迷(買家信心不足),到2010年才逐漸回升。
2019–2020中美貿易戰加上Covid-19疫情,美聯儲在經濟放緩初期先小降息,疫情後直接降到0–0.25%,造成房貸利率從約4.5%降到3%以下。成交量在 2020第二季的疫情初期爆跌,但第三季迅速爆漲,於2021創下歷史新高,低利率大幅刺激需求,特別是年輕買家與投資客。
回顧這三次的降息,可以發現短期效應:降息通常3–6個月後就會反映在房貸利率下降,刺激交易量回升。長期效應:若降息幅度大且持續,會帶動房價上漲,後續可能會「價漲量縮」。只有在2008金融危機這類「信心全面崩盤」時,即使降息,成交量也要等信心恢復後才明顯回升。
觀察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這次美國經濟以「軟著陸」展現了市場韌性,關稅也沒有明顯地助燃通脹。因此,本次房市的關鍵,首先仍在於房貸利率是否真會隨降息出現下降,而且下降足夠多,以推動換屋潮、首購潮。
其二是市場的供應量是否足夠支撐需求,甚至超過需求。如果利率下降足夠,將促使屋主賣房,推進供需平衡的表現,對房價的抑制也將起到作用。
有專家悲觀認為,降息最直接的影響是短期利率,不太可能對長期利率產生顯著影響。房貸利率與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相關,但與今年年初的水平相比,10年期債券收益率有所上升,而且由於在赤字不斷增加和政府借貸沉重的情況下,投資者越來越不願購買長期政府債券,收益率可能會繼續保持在高位。
一切數據依舊在互相箝制,儘管基金利率能牽一髮而動全身,但所有數據同時也在影響著利率高低的決策。市場的下一步動作會如何,每個人都得從數據中得出自己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