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高齡駕駛引發交通事故的事件時有所聞,雖然子女擔心,但有些年長者仍堅持自己開車。按理說,老年人開車的能力不會衰退,那為什麼他們容易出事呢?如果想讓他們放棄開車,該如何勸說呢?
高齡族開車能力沒變 認知和反應能力衰退
我們開車時,並不是一邊開車一邊想著「轉彎時,方向盤要向左轉三十度」、「轉彎之前要輕踩煞車」等,這些開車動作都是靠程序性記憶來完成。所謂的程序性記憶,就是自己沒有意識到的潛在記憶。
我們在進行困難作業或新挑戰時,腦子為了應付這些活動會變得活絡,在反覆作業的過程中,腦子會累積最有效率的作業方式,這些累積持續十幾年,使一個人變成該領域的專家。
例如:傳統藝能師父、熟練的職人等,就算步入高齡,也仍然能夠反覆進行高專業度的作業,這是過去的經驗帶來的熟練化成果;即使邁入高齡依然能夠快速連結並利用專業知識,這方面的能力沒有衰退,也是因為有過去累積的經驗輔助。以開車來說,經驗十分老道的駕駛等,懂得把熟練化的技能用在工作上。
高齡人士引起的交通事故,與其說是忘記車要怎麼開,更主要的原因其實是老化造成的認知能力分配與瞬間判斷速度降低。
此外,最近的研究顯示,腦的白質病變會讓神經傳導速度降低,導致在十字路口遇到突發意外時來不及瞬間反應。開車必須同時處理各種資訊,但上了年紀,資訊處理的速度降低,在一定時間內能夠處理的資訊量減少,因此高齡駕駛沒有餘力去注意行人或其他車輛,往往就會引發交通事故。
日本「二○一九年交通事故死亡肇事原因」統計顯示,七十五歲以上高齡駕駛造成的死亡車禍有三百五十八件,其原因最多的是 「駕駛失誤」佔三十%,
第二多的是「起步時未確認其他人車安全」與「心不在焉」各佔十九%,
「未保持安全距離、間隔」佔十%,
「判斷錯誤」佔七%。
由此結果可知,最主要的原因「駕駛失誤」是方向盤操作、煞車和油門踩錯所造成,因為年過七十五歲,認知能力的分配與瞬間判斷速度降低。
老人樂在開車 享受自我價值感
儘管如此,高齡人士仍然堅持開車,是與「自我效能感」(能夠實現自己想法的感覺)有關。
上了年紀體力衰退,出門一趟就夠累人了,要搭電車卻又不會用自動購票機和自動閘門等,必須詢問站務員,如果是開車,就能夠依照自己的方式駕駛前往任何地方,開車能夠讓他們感受到自我效能感。除此之外,汽車對有些人來說是避風港,也就是除了家裡和公司之外能夠安心待著的地方。
敦促年長者放棄開車 勸說要領
在這個前提下,假如你認想勸父母不要開車,最有效的機會就是利用當事人開車擦撞到住宅牆壁,對開車感到不安時,全家人一起勸說。但是這時講話必須謹慎,不要責怪高齡人士,也不要強迫他承認自己的能力衰退,重點是勸導當事人主動「放棄開車」。
引導高齡人士改從事其他感興趣的嗜好或參與活動、當志工等,讓高齡人士從中得到「自我效能感」。
(網站專文,禁止轉載)
(本文摘編自《練習好好變老──你一定會老,但要老得自在從容!醫學博士從112個關鍵字解讀高齡人士的心理與行為邏輯,消除你對老後的恐懼與不安》,積木文化提供 )
推薦閱讀
獨自退休?如何把獨居生活過精彩
把握5整理原則 讓樂齡生活空間安全舒適
退休後想體驗獨自旅行樂趣 避免10個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