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雅句】成人禮 冠禮 承載哪些傳統文化?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2年01月23日訊】歡迎回到馨香雅句,我是雅蘭,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一下成人禮,我們很多人可能成年了,卻沒有舉辦過成人禮,每個人都會歷經成年,成年禮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又有哪些文化意義呢?

提到成人禮,我們印象中可能會想到日本韓國,日本每年一月份的時候,會看到大批的青年男女參加成人禮,女孩子穿著傳統的和服,畫著精緻的妝容,非常引人注意,韓國每年也會看到年滿二十歲的男女青年穿著傳統的韓服舉辦成人禮,但從日韓青年穿的衣服、舉辦的儀式當中,我們都能夠看到中國文化的影子, 大家都知道日韓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那麼中國文化裡的成人禮又是怎麼樣的呢?

中國文化裡的成年禮從西周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一直延續到明朝。大家可能知道男孩子的成人禮叫冠禮,女孩子的成人禮叫笈禮。簡單說就是改變一下髮型,換上成人的服飾,代表著一個人成年了。有人可能覺得髮型為什麼這麼重要?現在我們沒有這麼清楚地劃分了,但是在古代一看一個人的髮型就知道其年齡。比如在《桃花源記》裡說,「黃髮垂髫怡然自樂」,「黃髮」指的是老年人,「垂髫」指的是小孩子,「垂髫」垂就是頭髮垂下來的意思,因為小孩子的頭髮很軟紮不起來就垂著,一般指三四歲七八歲的時候,如果再長一些頭髮能紮起來了,一般就會在頭頂紮兩個髮髻,叫總角,也有人開玩笑說中國人真是龍的傳人,你看這頭上都有犄角,這種髮型一般是十三四歲之前孩子們梳的,到十五歲的時候,女孩子舉辦過成人禮後,會把頭髮盤起來,十五歲的男孩子會束髮,就是將頭髮在頭頂梳一個髮髻,有全束和半束半披, 二十歲的男子舉辦過成年禮之後,會束髮戴冠,示其成年。

成人禮除了讓別人知道一個人已經成年之外,對我們每個人又有什麼深厚的意義呢?其實一個人從孩童到成人,是一個非常大的身份的轉變,小孩子的時候可能懵懵懂懂,別人也不會怪罪,但成人後便不同了,當我們成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走入社會,和孩童時期有什麼不一樣呢,又需要了解哪些事情呢,我們現在很少有人專門告訴我們了,但是在成人禮裡邊它蘊含的都有,而中國文化裡《儀禮·士冠禮》、《禮記·冠義》和《大戴禮記·公冠》中很具體地描述了成人禮的環節, 那麼成人禮一般包涵哪些內容呢?

首先成人禮舉辦的地點會選在家廟裡,家廟裡會有祖先的牌位,逢年過節都會擺上一些時令的瓜果進行祭祀,因為中國人很敬重鬼神,相信祖先的在天之靈,依然會看護著這家人,依然在關注著家族的綿延,關愛著家族裡邊的每一個子孫,所以古人但凡有重要的家事,都會向祖先稟告,叫「告廟」,比如像陸遊的詩「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就是這種傳統的真實寫照,家裡邊如果有什麼重要的活動,都會在家廟裡舉行,比如像婚禮、成人禮,以表示對祖先的尊重。

其次主持冠禮的人,不是孩子的父親,通常是請鄉裡一個德高望重的長輩來主持。因為冠禮上會請很多鄉人親友來觀禮,向鄉親告示這個孩子步入成人了,冠禮是家庭和鄉鄰的共同見證。

再次冠禮上重要的環節就是三加冠了,這是冠禮的核心,也就是換三次不一樣的衣冠,來代表著他成人,每一次衣冠都有它獨特的含義。具體有什麼含義呢?

第一次加的是緇布冠,就是黑色的布冠,這是什麼意思呢,相傳遠古時候,人們把白布包在頭上,用來禦寒,到了祭祀的時候,把白布染成黑色,在冠禮上戴上這種緇布冠,是提示後人不要忘了先祖創業的艱辛,並且有參政的資格了,將開始擔負社會的責任,在加緇布冠的時候,其實加冠者—舉行冠禮的少年,身上穿的還是孩童時的衣服,加了緇布冠之後,他會進房間裡換一套和緇布冠相對應的成年人的衣服出來,向親友和觀禮的來賓展示自己的衣冠,這一次加冠叫「初加」。

第二次加冠,會把之前的緇布冠去掉,重新梳頭髮,這次加的冠是皮弁,也就是皮質的冠,它是用鹿皮一片片縫起來的,每道縫裡邊還會鑲嵌有珍珠或是玉石,為什麼戴皮弁呢,因為古代男子都會狩獵打仗,戴上皮弁冠,象徵著男子有資格成為戰士,服兵役了。加了皮弁之後,少年進房間裡換一套和皮弁相對應的衣服,出來向親友和觀禮的來賓展示自己的衣冠,這一次加冠叫「再加」。

第三次加冠,所戴的冠叫爵弁,這種冠一般用於祭祀的場合,是正規的禮服,表示行禮之後就有資格參加宗廟祭祀。加了爵弁之後,少年進房間裡換一套和爵弁相對應的衣服,出來向親友和觀禮的來賓展示自己的衣冠,這一次加冠叫「三加」。

冠禮上用換三種不同的衣冠代表著男孩成年具備的成人的資格,比如參政、服兵役、祭祀等等。三加冠的時候每一次都會有祝詞,初加的祝詞是:「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意思是:「月份和時日都很吉祥,開始為你加冠。丟掉你的童稚之心,慎養你的成人之德。願你長壽吉祥,廣增洪福。」 再加的祝詞是:「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叔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服。」意思是:「月份和時日都很吉祥,再次為你加冠,不要懈怠你外表的威儀,好好慎養你內在的德行,願你長壽萬年,永受洪福。」三加的祝詞是:「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福。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意思是:「在這吉歲美月,把成人的三種冠都加給了你,親戚們都到場,以成就你成人的美德。願你長壽無疆,受天之賜。」

這三加冠中包含著長輩對加冠者的美意和期待,三加冠的祝詞中每次第一句都提及天時的吉祥,談加冠的意義重大,並且極力地勸勉提醒:成人了為人行事不能再幼稚了,要修養內在的德性,整肅外在的威儀,親戚們都到場共同見證了你成人的時刻,我們對你充滿了期望和祝福。

冠禮上除了三加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取字,我們知道古人有名、字、號,之前我們分享過,名是一個人出生後他父親親自取的,名一般只有自稱的時候,或像國君、長輩、老師才能稱呼其名,同輩之間如果直呼其名是非常失禮的行為,晚輩就更不能直接稱呼長輩的名了,那麼怎麼稱呼呢,古人就在名之外再取一個字,叫做表字,彼此之間稱呼字就合乎禮了,所以在成年禮上,長輩會給他取一個字,從此人們會以稱呼成年人的方式來稱呼他,「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禮記.冠義》),古人的字如諸葛亮,姓諸葛,名亮,字孔明,劉備字玄德等。

成人禮上,加冠者的衣冠會變,名字會變,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是:行禮的方式也會變,冠禮後,加冠者會穿著成年人的衣冠去拜見親友長輩,比如首先他去拜見母親,他用成年人禮節對母親行禮,母親也用對待成年人的禮節向他還禮,代表著他不再是孩子了,是個成人了。拜見母親之後,他還會以成年人的方式向弟妹行禮,弟妹也會像對待成年人的方式對他還禮,然後他會去拜見一些鄉裡的官員,向他們稟告說自己已經行過冠禮了,意思是您有什麼教導我的。

《國語》裡邊記載了晉國的趙文子舉行冠禮後,去拜見其他官員的情況,當時趙文子去拜見晉國六卿(晉國六卿是春秋時晉國的政治軍事制度,晉文公在晉國建立中、上、下三軍,每軍各設一名將,一名佐,按地位高低分別是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他們主持晉國的軍事、政治,晉平公時,六卿被趙氏、韓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壟斷,之後六卿特指這六個卿家。)這些人都是他的長輩,他們就語重心長地對他教導,比如范文子說,你要懂得誡慎,不可肆無忌憚,即便受到國君的信任,也要時刻謹慎,不驕不躁;韓獻子說,你要注意平日的修身,能夠誡慎才是成人,而成人要一心向善,而且善始善終,心中有什麼不好的念頭,要及時清除;武智子以趙文子祖、父的美德來鼓勵他,希望他能夠繼承祖訓,並且發揚光大。

我們看到冠禮是在親友的關注和鼓勵下,一個少年從孩童走向成年,成為社會的一員,這裡邊包涵了父母以及親友的期望和教導。

成人禮除了禮儀的儀式之外,還有一些深厚的禮義,《通典》中說「冠者表成人之容,正尊卑之序。」《禮記》中闡述得非常明了:「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後禮義備。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後禮義立。故冠而後服備,服備而後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故曰:冠者,禮之始也。是故古者聖王重冠。」意思是,人之所以成其為人,在於有禮義。禮義從哪裡做起呢?應從舉止得體、態度端莊、言談恭順做起。舉止得體,態度端莊,言談恭順,然後禮義才算完備。以此來使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親、長幼和睦。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親,長幼和睦,然後禮義才算確立。所以說,只有行過冠禮以後才算服裝齊備,服裝齊備以後才能做到舉止得體、態度端莊、言談恭順。所以說,冠禮是禮的開始。所以古時候的聖王很重視冠禮。

以上是中國文化裡,一個人從孩童到成人,這種身份的轉變,成人禮所帶給人心靈的支持和文化的指引。關於中國文化還有哪些,我們下次和您接著分享。

(責任編輯:葉萍)

「三藩有話説」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1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