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專家:牙齒疾病影響新移民身心健康

【2023年02月04日訊】牙周炎、牙齦炎正在嚴重影響一些在美華人新移民的身心健康,並造成他們額外的經濟負擔。

在華人聚集的洛杉磯都市區橙縣,ICONIC DENTISTRY牙周病專科醫生謝爾頓·盧(Sheldon Lu)博士發現,來就診的許多華人忽視牙齒健康,牙周炎、牙齦炎拖延很久才去看醫生,延誤了治療時機,結果造成牙齒過早脫落,最後不得不拔牙、裝假牙,甚至需要花很多錢去植牙。

盧醫生在橙縣的另一診所診治患者中,墨西哥裔移民較多,他們的牙周炎、牙齦炎疾病也較嚴重。盧醫生介紹,相對來說,華人移民中,中老年移民以及第二代移民牙齒健康狀況較好,新移民以及經濟狀況差一些的移民,牙周、牙齦的健康狀況較差;有些患者甚至拖延了幾十年才去治療牙周炎、牙齦炎。

牙周炎、牙齦炎疾病不僅會造成牙齒脫落,影響吃飯、說話,加重了患者的財務壓力,還會增加身體其它器官的健康風險。

有研究指出,牙周病患者出現中風或心肌梗塞的風險,比一般人增加2~3倍。因為,造成牙齦炎和牙周炎的牙菌斑可引發身體的炎癥反應。致病菌可能隨著血液循環,擴展到全身,導致全身低度發炎,引發血管硬化和血栓,加大心梗和腦梗風險。

牙周炎、牙齦炎發生的原因

華人新移民的牙周炎、牙齦炎,與他們出國前的口腔習慣和觀念有關。

盧醫生曾是美國軍醫,也曾在韓國駐紮多年。他發現,有些國家或地區未養成使用牙線的習慣,在當地的一些商店甚至買不到牙線。中國大陸的移民往往也未養成每天用牙線的習慣。日常的口腔保健只是刷牙、漱口,絕大多數人沒有洗牙的習慣。儅他們牙痛時才想起去看醫生,結果為時已晚,牙周疾病已經非常嚴重了。

每天刷牙漱口,為什麼還會出現牙周、牙齦發炎?

盧醫生解釋說,這與牙菌斑、牙結石有關。口腔內食物的殘渣和口水結合,會浸入牙齦袋,天長日久便形成牙菌斑,鈣化成結石,成為細菌滋生蔓延之地。刷牙只能去除牙齦外面的食物殘渣,對牙齦袋內深處的結石和細菌卻無能為力。

「牙齦發炎的最大的原因是牙垢,牙垢來自於食物殘渣。」盧醫生說,食物殘渣經咀嚼後變成粉末狀,然後順著牙齒表面下移,進入牙齦袋積攢,細菌就以此為食,滋生蔓延。這時,人體就會對細菌的活動做出反應,出現發炎現象。

如果及時治療,牙齦健康就會明顯提升;否則,細菌活動會日漸活躍,久而久之,細菌深入到牙齦袋下4~5毫米,損害更深處的牙床骨,就會導致牙骨質流失。這時,牙齒疾病就從牙齦炎跨入下一個更嚴重的階段——牙周病。

到了牙周病階段,牙床骨已無法持續生長;當牙骨質流失到50%左右時,牙齒就會出現鬆動。此時,如果患者能及時找專科醫生治療,他們或許還可能保住牙齒;如果繼續拖延下去,就會失去保留自己牙齒的最後機會。

牙齒脫落會引發連鎖反應。缺牙處的牙床骨開始萎縮,周圍的牙齒也會錯位。這不只會影響面容,還會影響咀嚼和食物的營養吸收。如果植牙,將產生大筆開支。因此,及時治療牙周病、牙齦炎,對每一位新移民來說都很重要。

如何避免牙齦炎與牙周病

盧醫生建議:除每天刷牙外,還要天天用牙線,每年洗牙,才能避免、遏止口腔細菌的滋生,從而更好地保護牙齒和牙齦。

牙齒的日常保健極為關鍵。但人們刷牙往往都未能做到位,刷牙時間短,每天的刷牙次數也少於兩次。

盧醫生介紹,從理論上說,每個人都可以杜絕牙齦炎,避免身體的免疫系統出現長期的炎癥反應。對於許多華人來說,「杜絕牙齦炎的最好方法,就是每天使用牙線,去除牙齒周圍的殘渣,把細菌的數量減到最少。」

除了每天做牙線外,常規洗牙也必不可少。如果長期未洗牙,需要首先做一次深洗。因為牙結石較多、牙齦袋內細菌太多,一般的洗牙無法根除牙齦袋內深處的「細菌兵團」,所以,先做一次深洗,才可能徹底清除隱藏的治病細菌。

那麼,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牙齦炎、牙周炎呢?

刷牙或做牙線時,如果牙齦流血,就意味著牙齦已經發炎。有的患者把流血歸罪於做牙線,其實不是。盧醫生說,出血是因為你已經有了牙齦炎。另外,出現牙痛,可能也與牙齦、牙周病已經非常嚴重了有關,千萬不可忽視。

盧醫生從匹茲堡大學牙科學院畢業後,又用了三年時間從事牙周病治療與植牙訓練,是美國牙周病學和種植外科委員會認證專家。他在美軍服役15年,獲少校軍銜,為專科主治醫師,曾負責美國陸軍第10山地師2萬名官兵的口腔和牙周健康。◇

「三藩有話説」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