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9日訊】根據以往的經驗,每次中共當局表現出要緩和、要發展的姿態,西方尤其是經濟界通常會有的積極反應;但最近中共黨魁向歐美示好,非但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之前被視為親北京的一些勢力也發生轉變。
美國通常是中共當局最直言不諱的批評者,但會遇到經濟界以及西方盟友的一些掣肘。不過,在剛剛結束的中歐領導人峰會上,歐盟警告中共,「如果有必要,我們有自己處理的工具。」
經濟界似乎也在遠離中國,華爾街曾是中共在美國的盟友,今年9月中旬,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驚訝地發現,這些華爾街金融大佬們根本不需要怎麼勸誘。他們告訴他,已經在減少對華投資。
對比一下過去,一年前的2022年二十大上的安全壓倒經濟的宣言,四年前的2019年中共鎮壓香港民主運動,甚至三年的清零,也沒有改變華爾街的痴心。
在12月2日的論壇上,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罕見公開表示,中共是美國有史以來的「最大威脅」,而不是朋友。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近日先後將中國、香港和澳門的主權信用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將中國大陸8家銀行的展望,也從「穩定」下調至「負面」。
中國經歷了逾40年的經濟高速發展,本來是西方伸出來一根橄欖枝的結果,但中共說法是黨的領導,特別是現黨魁談到鬥爭哲學是黨的一個法寶。
實際上中共一直把運氣好當作自身鬥爭哲學的勝利,而黨內每一次鬥爭,都會給中共製造出致命危機,讓它本身處於懸崖邊上。有時候黨內鬥爭太激烈,外溢到黨外,就變成了群眾運動,整個社會都面臨崩潰。
上世紀三十年代,中共由於激烈內鬥流竄到陝北,利用日本侵華解了燃眉之急;文化大革命是一場黨內超級大內鬥,差點導致中國社會的崩潰,多虧美國伸出援手國家才沒有爛掉。
西方過去一直誤以為共產中國是一個正常國家,但是不太理解的為什麼這個國家忽左忽右,經濟與政治之間,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有嚴重不平衡,整個國家找不到方向。
最近,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一篇10年前的訪談在大陸熱傳,吳敬璉說一句畫龍點睛的話:中國社會一直存在一個「向何處去」的問題。
他提到了三條路:一條是沿著市場經濟的改革道路前行,限制行政權力,走向法治的市場經濟;另一條是沿著強化政府作用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道路前行,走向權貴資本主義的窮途;第三條是回到改革開放前舊路線和舊體制,擴張政府的權力,「再來一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不過,所有的共產國家走之所以走第一條路,一般都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會發生,比如列寧的新經濟政策、過去中共的統戰;但發展演變之下,不可避免地走向第二條路;而斯大林、毛澤東的模式才是常態,但這個模式太殘酷,不能持久,所以又會重新回到第一條路。
也許西方已經看清楚了,只要中共還在,還有一個黨魁,曾經的在全球化大潮下的政經分離思路就走不通,在經濟無法獨善其身的情況下,因此才會有了要跟共產中國說拜拜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