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4月03日訊】(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呈工綜合報導)為應對世界局勢的巨大變化,尤其是中共給世界所帶來的多元威脅,促使北約近年不斷加強與日、韓、澳、新亞太地區非成員國合作,呈現「東進亞太」態勢。作為本年度峰會的東道國,美國將繼續邀請日本參加7月的北約峰會,共同遏制中共的戰略擴張。
美日首腦會談將於4月10日在華盛頓登場,值此之際,有消息披露,美國將邀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參加今年7月在美國舉行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首腦峰會,目前正在與日本政府協調之中。
北約本次首腦會談預計將討論俄烏戰爭等問題。為遏制中共、俄羅斯,會議將謀劃加強與歐洲、印太地區的協作。
美國總統拜登繼續支持烏克蘭,遏制俄羅斯的擴張,並重視北約與印太地區盟友的戰略協作。因此,邀請在支持烏克蘭方面做出貢獻的日本參加北約首腦會議,就是希望促進地區之間的團結與協作。
今年的北約峰會是北約成立75周年的重要會議,由美國主持,將於7月9日至11日在華盛頓召開。
如果岸田文雄今年也出席北約峰會,將是日本連續三年參加此會議,是日本在遏制中共霸權擴張、應對台灣問題以及朝鮮發射導彈等方面與北約共同協助的好機會。
美日韓三國將於今年北約峰會期間舉行會談
另據日本外務省相關人士透露,除了邀請日本首相外,今年也將繼續邀請韓國總統尹錫悅出席在華盛頓舉行的北約峰會。除了北約議題外,屆時三國首腦將單獨舉行三邊會談,這被視為北約議題的有效延伸與政策的具體化。
近年,美日韓三國首腦已舉行過多次三邊會談,包括2022年在西班牙主辦的北約峰會期間,三方曾舉行場邊會談,去年11月舊金山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峰會期間,以及去年8月在戴維營總統度假地舉行的首次三邊對立峰會。
據悉,此次三國領導人會談的主題仍是加強三遍合作,包括加強日本自衛隊與韓國軍隊的合作、增強美日韓的防衛態勢、提高情報共享順暢度,及提高擴大網絡安全等。
去年,朝鮮與俄羅斯加強了軍事合作,平壤向莫斯科提供砲彈等武器,而莫斯科則向平壤提供糧食、衛星及導彈技術,不但是俄羅斯在俄烏戰場上獲得了彈藥補給,而朝鮮也加快了導彈研發,令美國、北約及美日韓同盟警惕與擔憂。
因此,今年的三國會談預計也將包括針對朝俄軍事合作以及俄烏戰爭交換意見,尋求合作。
目前,美國已將中共視為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最大的潛在威脅。對美國而言,除了阻止俄羅斯繼續入侵烏克蘭、早日結束這場戰爭之外,最迫切的戰略任務就是遏制中共對國際秩序及美國世界領導地位的挑戰。
所以,除了應對俄羅斯、朝鮮外,聯手遏制中共將是三國領導人繞不開的討論內容。三方預計討論的議題,除了軍事、外交領域外,還可能包括三國共建立半導體等重要物質供應鏈等經濟安保等方面的問題。
由於中共、俄羅斯、朝鮮和伊朗挑戰國際秩序,往往是以先行破壞國際規則為前提,作為戰後國際規則的制定者與維護者,美國除了亞洲傳統盟友日本、韓國等外,也必須聯合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一道維護既定規則與國際秩序。2022年與2023年的北約峰會上,北約都邀請了日、韓、澳、新這四國領導人。
北約公告:中共挑戰北約利益、安全與價值觀
去年7月12日,岸田文雄應北約邀請,出席了在立陶宛舉行的北約峰會。這是他繼2022年以來作為非成員國第二次出席該會議。
去年北約峰會結束後,發布公報,譴責中共野心和「脅迫性政策」對北約的「利益、安全與價值觀,以及對歐洲-大西洋地區安全」構成系統性挑戰,並強調要加強與亞太夥伴的對話與合作。
2022年,北約制定了指導未來的一項綱領性文件「新戰略概念」,其中首次提及中共「對北約的安全、利益與價值觀」構成挑戰。
公報指出,中共採用廣泛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工具,在全球擴大其影響力與投射力,並對其戰略、意圖、軍事建設保持不透明。中共的惡意網絡行為、在網上發布對抗性言論與傳播虛假訊息等,構成對盟國的安全威脅。中共尋求控制世界關鍵技術和工業技術、關鍵基礎設施、戰略材料,以及其供應鏈。中共致力於顛覆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包括太空、網絡和海洋領域。
對此,中共反應激烈,指責北約公報「充斥著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並堅決反對北約「東進亞太」。
公報說,印太地區對北約非常重要,因為該地區事態的發展可能直接影響到歐洲、大西洋地區的安全,北約將繼續與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和韓國加強對話與合作,共同應對各種安全挑戰,並承諾維護國際法和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又被稱為「亞太四國」,四國領導人連續兩年受邀參加北約峰會。
去年7月10日,即北約峰會前夕,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說,北約雖然是歐洲和北美的地區性聯盟,但如今面臨全球挑戰。必須與「亞太四國」在安全風險方面具有共識,共同努力以增強社會、經濟與民主的韌性。
公報中雖然沒有提到台灣,但斯托爾滕貝格在7月12日的記者會上提到了中共「威脅台灣」。東道國立陶宛峰會前夕發布了一份印太戰略,罕見地批評中共支持侵略烏克蘭的俄羅斯,並使用武力威脅試圖改變台海現狀,並警告這些都是「紅線」。
安倍晉三——日本與北約合作的開拓者
日本與北約合作已久。2007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首次訪問位於比利時的北約總部,並發表演講。他說,「日本與北約是夥伴,日本與北約共有自由、民主、人權、法制等基本價值觀。為了維護、普及這些價值,日本與北約合作理所當然。」
從此,日本作為北約的世界夥伴開始與其合作。2013年4月,時任北約祕書長安諾斯·福格·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訪問日本,與日本首相簽署了「日本·北約共同政治宣言」。2014年5月,安倍再次訪問北約總部,制定了「日本與北約國家夥伴合作計劃」。此後,日本將與北約的國際合作也寫入其後的日本防衛計劃大綱中。
日本與北約均認為,日本和北約對亞洲安保環境持共同視角十分重要,這對擾亂亞太穩定的一些國家而言,意味著敲響了警鐘。
北約的核心理念是「共同防衛」,但冷戰結束後世界局勢發生了變化,雖然傳統意義的軍事威脅依然存在,但進入21世紀後非傳統意義的威脅相繼出現,也對北約的定位提出新挑戰。為因應時局變化,北約出台夥伴政策,即北約通過與非同盟國以外國家的合作,共同應對域外的不安定因素,通過對話構築安全保障。北約與日本的合作是該政策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快速推進。
作為新政策之一,北約制定了「夥伴國家參加由北約主導的作戰之政治軍事合作框架」。從制定作戰計劃到計劃實施,在北約理事會(NAC)決策之前,讓夥伴國家參與「決策」。
2014年5月制定的「日本與北約國家夥伴合作計劃」強調,日本和北約通過多邊合作與對話,威懾衝突,預防危機;為了共同戰略利益,日本和北約認為,在反恐、網路防禦、海上防衛,特別是打擊海盜、人道支援、災害救助等方面,雙方需加強合作。
日本媒體與學界都認為,北約擴大與印太地區國家的合作是國際局勢急劇變化的必然結果,主要是因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和中共的霸權擴張所致,在亞太地區就是為了遏制中共「體制上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