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4年04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中國電動車和其它綠色技術已成為新一輪美中貿易戰的導火線。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在訪華期間強調了這一問題。2024年美國大選的主要競選人、前總統川普(特朗普)也在回擊中共的產能政策。下週在華盛頓召開的一個會議上,美國預計將會聯合更多國家提出對中共傾銷商品的關注。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中國經濟明年將增長4.1%,僅是Covid-19 大流行之前十年平均值的一半。中國經濟因房地產危機、通貨緊縮和消費者信心下降的重壓而下滑。由於國內需求疲軟,中共將過剩產品傾銷到海外。
來自中共的威脅是什麼?
中共大幅增加廉價電動車、太陽能電板和電池的產量,在美國、歐洲和墨西哥等地引發越來越大的擔憂。西方擔心,中共尋求通過出口潮來提振本國陷入困境的經濟,但這可能會損害外國公司的利益。
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總署表示,經過十多年對汽車製造商的補貼,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汽車產業,占全球電動車銷量的60%。
然而,「美國製造聯盟」(AAM) 表示,據估計,中企每年生產的電動車比其在國內市場所能出售的多出1,000萬輛。這促使他們向海外銷售更多汽車。其它產業也存在類似的動態,例如太陽能電板、電池以及鋼鐵等較傳統的領域。
美聯社援引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經濟學家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的話說:「令人擔憂的是,中國(中共)正在許多行業全面建立大量產能,包括這些新技術行業,如果(中國)國內需求沒有回升,他們就會到國外尋找市場。」
「美國製造聯盟」在2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迪最近推出了一款電動SUV,價格「低得驚人」,僅為14,000美元。報告稱,中國汽車工業對美國汽車製造商構成「生存威脅」。
美國目前對來自中國的汽車徵收25%的關稅,但墨西哥與美國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在墨西哥為美國市場生產汽車,可以使汽車製造商避免從中國直接進口汽車時所繳納的高額進口關稅。
3月中旬在俄亥俄州的競選集會上,美國前總統川普譴責中共試圖尋求通過墨西哥向美國出口汽車。他承諾若當選總統,將以新關稅阻止此類進口。
「你們現在在墨西哥建造那些大型、巨型汽車製造廠,你們認為你們會達到目的——不僱用美國人,就會把汽車賣給我們。不。」
「我們將對(中企在墨西哥汽車製造廠)停車場內的每輛車徵收100%的關稅。」他說。
耶倫4月6日在廣州發表講話時,回顧了她訪華前對位於喬治亞州諾克羅斯(Norcross)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商Suniva的訪問,強調了拜登政府對中共傾銷廉價產品的擔憂。
耶倫表示,Suniva曾一度被迫關閉,就像該許多行業的其它公司一樣,因為它無法與中共以人為壓低的價格大量出口的商品競爭。中共的產能過剩問題對美國來說是一個重要問題。
「重要的是,不能讓這種情況再次發生。我們的盟友和合作夥伴也有同樣的擔憂,他們看到了本國工人和企業面臨的潛在風險。我堅信,改變推動產能過剩的政策將有利於美國、中國和全球經濟。」她補充說。
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國。 Suniva於2017年關閉,但在拜登政府《通脹削減法案》的補貼幫助下正在重啟生產。
這與之前貿易戰有何不同?
美聯社說,非常相似。美國官員表示他們以前看過這部「電影」。
最近中國廉價品對外擴張的趨勢與20世紀90年代末和21世紀之初,美國和全球經濟經歷的一場「中國衝擊」相呼應。西方因此將目前正在到來的衝擊稱之為「中國衝擊2.0」。據Autor和其他經濟學家估計,1999年至2011年間,由於來自中國的進口,美國失去超過200萬個工作崗位。
2017 年川普執政期間,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拜登執政後保留了這些關稅。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奧巴馬政府前財政部官員布拉德‧塞策(Brad Setser)表示:「新的情況是,人們對一些尖端行業產能過剩的擔憂變得更加嚴重。」
中共只補貼生產不刺激消費
美國也對一些行業提供補貼。拜登政府推動了幾項立法,為清潔能源和半導體生產商提供財務支援。中共甚至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指控拜登對購買電動車的部分補貼違反了貿易規則。
但「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2022年的報告發現,以美元計算,中國2019年的工業補貼是美國支持規模的兩倍。
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家普拉薩德和前財政部官員塞策都表示,中共對商品生產提供補貼,但對刺激本國公民的消費幾乎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但美國採取措施刺激消費。例如,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美國通過多輪刺激措施支持了更高的消費。
分析認為,只補貼生產不刺激國內消費的政策只會加劇產能過剩現象。但在中共政府為企業提供補貼的情況下,中企能夠以比外國競爭對手低得多的價格將產品傾銷到海外,引發西方譴責。
貿易戰將在全球擴展
目前,中美雙方主要同意就中國產能過剩問題舉行會談。中共尚未承諾採取任何措施來解決美國的擔憂。但中共承認,製造業產能過剩和消費支出疲軟是其實現經濟永續增長所面臨的挑戰。
電動車產量的快速擴張引發了激烈的價格戰,預計將導致一些製造商破產。美聯社援引產業政策專家黃漢權(Huang Hanquan)的話說,中國需要更好的政策協調,這樣才能鼓勵新技術的發展,而不是推動每個省份都推廣同一個產業以及企業過度投資。
耶倫警告中共領導人,產能過剩對全球經濟穩定構成威脅。美國在下週的會議上有機會團結更多國家支持這一說法。屆時將在華盛頓舉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春季會議。來自世界各地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將會參加會議,包括來自七國集團(G7)、二十國集團(G20)以及來自全球南方的大型經濟體的經濟官員。
憑藉在所有這些論壇上的主導地位,美國預計將試圖與歐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其它國家聯合起來,表達對中國產出和出口的擔憂。
據彭博社報導,一位美國官員表示,產能過剩問題是中國許多主要貿易夥伴所關心的問題,預計下週將討論該問題。
彭博社援引大西洋理事會地緣經濟中心高級主任喬什‧利普斯基(Josh Lipsky)的話說,「即使不在正式議程上,產能過剩問題也將於下週在華盛頓舉行的會議上進行討論。」 「美國希望表明,這不僅僅是美國的擔憂,也是歐洲、日本和巴西的擔憂。」
加拿大、法國和德國等G7盟友也對中國出口表示擔憂。巴西總統盧拉表達了他的擔憂,並於最近對鋼鐵等工業品涉嫌傾銷展開了一系列調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4月11日表示,她一直在與中共當局就國家經濟發展道路進行接觸,包括鼓勵內需。她表示,對於面臨產能過剩的行業來說,「將更多的經濟轉向服務業,這樣問題就不會持續存在」,這一點「至關重要」。
美國已表示正在研究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上個月歐盟委員會也準備對這些汽車徵收額外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