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權新政風雲:川普令下,新生兒路在何方?

【大紀元記者林子晨桑尼維爾報導】川普第二任期開局即震撼全美。2025年1月20日,他簽署行政命令直指「出生公民權」,試圖重塑這項根植美國百年的傳統。此舉挑戰憲法第14修正案的基石,迅速引發司法與社會的激烈爭辯。

目前,這場法律博弈已從波士頓法庭延伸至最高法院門前。全國性禁制令爭議成為焦點,然而最高法院審慎以對,尚未裁決,讓新生兒的未來懸而未決。本文特邀美國傑世律師事務所(JAS LAW, LLP)管理合夥人陳雅芬律師,帶您剖析這場兼具深度與熱度的公民權爭議。

就職首令:一紙新政引發千層浪

川普就職當日簽署的「保護美國公民身份的意義與價值」(Protecting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American citizenship)行政令,明確限制出生公民權:自2025年2月19日起,若新生兒的生物學父母均非美國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綠卡持有者),其將無權獲得公民身份。這項政策由國務院、司法部、國土安全部及社會安全部門聯手推行,力求全國統一。

陳律師分析:「這是川普移民政策的延續,意在遏制『生育旅遊』,範圍擴及短期簽證持有者,如學生與遊客。」然而,新政尚未實施,便被多地法院的全國性禁制令攔截,至今仍未生效。這種單一法官可阻礙全國政策的現象,令川普政府受挫,也引發共和黨與民主黨的共同質疑。

司法受阻:哪些訴訟讓川普屢碰壁?

川普推動新政的司法之路屢屢受挫。截至目前,三次上訴均告失敗:

第一巡迴上訴法院(波士頓):爭議始於麻薩諸塞州,當地聯邦法官頒布全國禁制令,18州民主黨檢察長與移民權利團體聯合抗爭,川普政府上訴於2025年3月11日被駁回。

第四巡迴上訴法院(里士滿):維吉尼亞州訴訟同樣受阻,上訴請求近期被否決。

第九巡迴上訴法院(舊金山):加州戰線亦告失利,上訴未能扭轉局面。

目前,24州以違反第14修正案為由提起訴訟,川普政府在東北、東南與西海岸三大巡迴法院接連失利。3月13日,他轉向最高法院提交緊急請願,尋求縮減禁制令範圍,但最高法院將回應期限定為4月4日,並要求相關方提交意見,顯示審慎立場,讓結局撲朔迷離。

與此同時,俄亥俄州總檢察長戴夫·約斯特(Dave Yost)、南卡羅來納州總檢察長艾倫·威爾遜(Alan Wilson)等18位共和黨同僚聯名簽署了一份法庭意見書,支持川普。這份意見書由愛荷華州總檢察長布倫娜·伯德(Brenna Bird)提交至第九巡迴上訴法院。意見書指出,出生公民權增加州府負擔(如福利與醫療成本),並助長「生育旅遊」,因此呼籲撤銷禁制令。

出生公民權的前世今生:歷史與爭議交鋒

法律基石:憲法與判例的鐵證

第14修正案規定:「凡在美國出生,且受其管轄者,即為公民。」陳律師解釋,這奠定兩大要件:在美出生與受美管轄,缺一不可。1898年的「美國訴黃金德案」(United States v. Wong  Kim Ark)確立先例,裁定即使父母非公民,其子女在美出生仍享有公民權,127年來未曾動搖。

川普新政聚焦「受管轄權約束」(subject to the jurisdiction thereof),主張非法移民或短期居留者(如持旅遊簽證者)的子女不在此列。威爾遜認為:「該修正案旨在賦予解放奴隸公民權,卻被誤解160年,讓人潛入生子以獲得身份,非制定者本意。」陳律師指出:「新行政令是狹義解讀,背離歷史寬鬆立場。」哈佛法學教授傑拉爾德·紐曼(Gerald Neuman)更稱其為「瘋狂理論」,強調憲法旨在避免「非公民世襲階層」。

歷史脈絡:從奴隸時代到普世權利

故事追溯到1857年的「德雷德·斯科特案」(Dred Scott v. Sandford),當時最高法院裁定黑人無公民權,引發內戰並催生第14修正案。陳律師補充:「此條款旨在破除種族壁壘,後延伸至中國移民,黃金德案就是明證。」如今,川普以父母身份重劃界線,與歷史傳統相悖。

修憲困境:州權爭議不斷升溫

修改公民權並非總統單方所能決定。陳律師指出:「此舉既違憲又越權。」修憲需國會三分之二同意及四分之三州批准,在兩黨對峙下幾無可能。川普轉以行政令突圍,卻受全國性禁制令牽制。威爾遜與約斯特則認為,公民權誤解令州府長期承擔額外成本。

川普政府首席律師薩拉·哈里斯(Sarah Harris)批評:「單一法官若能禁總統令,行政部門將難以運作。」拜登政府司法部長助理伊麗莎白·普雷洛加(Elizabeth Prelogar)亦曾指出:「原告一勝即可癱瘓政策。」大法官卡根感嘆:「一地法官阻全國政策,不合常理。」

移民家庭:新生兒的未來在哪?

若新政生效,2月19日後出生的新生兒將失去公民身份,但已有身份者不受影響。陳律師表示:「這不僅影響孩子,還可能阻斷家庭團聚。」弗吉尼亞大學法學教授阿曼達·弗羅斯特(Amanda Frost)警告,若禁制令範圍縮減,地區差異或引發孕婦跨州遷移。

國際視野與社會影響

國際法普遍保障出生權利,美國若收緊政策,可能面臨質疑。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律師科迪·沃夫西(Cody Wofsy)警告:「禁制令若鬆動,孩子將立即受害。」同時,新政或削弱少數族裔選民基礎,引發歧視訴訟,拉丁裔與亞裔首當其衝。聖母大學教授塞繆爾·布雷(Samuel Bray)則主張逐案審理而非全國禁制。

司法前景與經濟考量

違憲與平等保護訴訟蓄勢待發。陳律師預測:「黃金德案先例難撼,川普恐難勝訴。」大法官托馬斯與戈薩奇質疑禁制令合法性,但弗羅斯特認為貿然裁決或引發亂局。經濟上,新政增加身份核查成本,約斯特稱出生公民權拖累州府,長遠或影響勞動力與社安體系。陳律師提醒:「這筆賬需細算。」

公民權抉擇:未來何去何從

從波士頓法庭到最高法院,川普新政引發法律與社會風暴。他欲重塑身份規則,卻面臨憲法與歷史的堅強壁壘。法庭分歧未解,社會憂慮升溫,國際目光聚焦,這場博弈結局如何?陳律師淡笑:「靜待答案揭曉。」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