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薛明珠庫柏蒂諾報導】臺灣集藝戲坊與光興閣掌中劇團於5月4日(週日)在庫柏蒂諾市Community Hall聯合演出原創布袋戲《仙魔奇緣》,融合傳統技藝與現代創意,吸引超過150位觀眾到場觀賞。演出現場氣氛熱烈,孩童笑聲不斷,結束後更參與手作工作坊,親手製作專屬布偶,樂在其中。

集藝戲坊團長黃僑偉(右)展示傳統布偶與現代布偶的大小區別。(薛明珠/大紀元)

演出中的飛劍砍蜈蚣。(薛明珠/大紀元)

布袋戲雜耍——頂碗。(薛明珠/大紀元)
此次演出由聖荷西迦南教會邀請,並在「真心愛臺灣」與庫柏蒂諾(Cupertino)市政府的支持下,將布袋戲福音布道擴展為社區文化交流活動。牧師劉曉亭(劉三)表示,希望透過這項結合藝術與信仰的活動,讓更多在地民眾認識臺灣傳統文化,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布袋戲藝術。
原創劇目《仙魔奇緣》融合傳統布袋戲、金光戲與霹靂戲等三大風格,並以默劇方式演出,由兩位樂師現場伴奏,搭配燈光、音效與特技,展現緊湊劇情與豐富視覺效果。戲偶不僅能寫信、梳頭、抽菸,甚至雜耍翻滾,表演栩栩如生,深受孩子們喜愛。
主辦方「真心愛臺灣」表示,組織一向致力於推廣臺灣美食、文化與藝術,透過舉辦活動與主流社會合作,積極服務社區。庫柏蒂諾市長趙良方親自出席活動,讚賞布袋戲演出精彩生動,並對臺灣劇團帶來這場富有文化意涵的表演表達誠摯感謝。

演出中的武打片段。(薛明珠/大紀元)

布袋戲後台。(薛明珠/大紀元)
光興閣團長林宏憲對大紀元表示,臺灣布袋戲起源於福建,傳入臺灣近200年,在地發展出獨特風貌。20世紀中葉曾盛極一時,幾乎每個鄉鎮都有戲院上演。如今面對多元娛樂的衝擊,傳承面臨挑戰,因此劇團致力於融合創意與現代劇場技術,提升觀賞性與親和力。
當天演出由集藝戲坊團長黃僑偉領銜,全場約40分鐘,採無口白的默劇形式,穿插簡單的英語、國語與臺語,讓各族群觀眾皆能輕鬆理解劇情。黃僑偉表示,與臺灣本地需耗時兩小時、動員十多人完成的大型演出相比,這類簡約形式更為靈活,一天可演出三至四場。即便場地與燈光設備有限,劇團仍力求在有限條件下呈現最極致效果,以簡練動作傳遞情感,讓觀眾不需語言也能「一看就懂、直擊內心」。此次演出特別將布袋戲中最經典、細膩的動作濃縮成一齣「英雄救美」劇碼,突破語言隔閡,適合在世界各地演出。

兩位演奏者。(薛明珠/大紀元)
現場觀眾反應熱烈。來自宜蘭、旅美30多年的黃先生首次在灣區觀賞布袋戲,感到無比懷念:「小時候跟阿公在廟會看野台戲,這次又讓我回到童年的記憶。」他也讚賞演出創新有趣,有助吸引年輕觀眾。
家住灣區的媽媽Amber表示,第一次現場觀賞布袋戲讓她驚喜不已:「每一個戲偶設計精緻,融合聲光與幽默,讓大人小孩都看得津津有味,這樣的演出讓家庭之間的連結更緊密,尤其在科技重鎮的硅谷,這樣的文化體驗格外珍貴。」

劉女士和孩子,以及家中長輩前來觀看布袋戲。(薛明珠/大紀元)
2011年來美的大陸劉女士也特別帶3歲的孩子與長輩全家觀賞。她說:「布袋戲真的很厉害,工藝精巧,演出唯妙唯肖,小朋友很兴奋,我們全家都很開心,收穫非常大。」

臺裔媽媽Eileen Chang和兒子Edison。(薛明珠/大紀元)

布袋戲手作工作坊吸引眾多家長與小朋友熱情參與。(薛明珠/大紀元)
演出結束後,大小朋友爭相與戲偶合影留念,現場的布袋戲手作工作坊也隨即吸引家長與孩童踴躍參與,大家熱情圍繞在攤位前,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不織布布偶,現場氣氛溫馨而熱鬧。臺裔媽媽Eileen Chang帶著10歲的兒子Edison一同參與,她表示,孩子年幼時曾在迦南教會接觸過布袋戲,這次能再次觀賞並親手製作布偶,感到格外開心。能在灣區欣賞臺灣傳統文化藝術,她感到很親切,也特別讚賞演出內容幽默風趣。小小觀眾Edison也興奮地說,希望這樣的演出每年都能來一次。

小朋友與戲偶合影留念。(薛明珠/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