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來美投資機會增 專家:新關稅推動設廠

【2025年05月23日訊】(記者徐曼沅洛杉磯報導)由台灣新東向全球產學研聯盟協進會(TeaLa, USA)及台灣工研新創協會(TINVA)共同主辦的「2025 Select LA/TW」跨境創新交流活動,於19、20日在洛杉磯舉行。台灣新創業者與洛杉磯投資人、加速器及產業領袖面對面交流,尋求美國市場新契機。

2025年5月19日,台灣新東向全球產學研聯盟協進會及台灣工研新創協會共同主辦的「2025 Select LA/TW」跨境創新交流活動在洛加大(UCLA)舉辦。(徐曼沅/大紀元)

洛加大安德森管理學院(UCLA Anderson School of Management)經濟學家俞偉雄(William Yu)19日參與UCLA創新論壇討論時,高度肯定台灣廠商進軍美國市場的潛力,並表示,這些廠商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雖然當前美國與台灣的經貿合作在關稅與法規等方面仍有巨大挑戰,但台灣企業的技術實力與彈性,加上美國市場的巨大潛力,讓台商「來美設廠」成為勢在必行的下一步。

「我非常欣賞今天這些廠商的展示,尤其是AI相關技術的突破,他們展現了極強的企圖心和國際視野。」俞偉雄認為,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經濟體,對於有意拓展市場的台灣企業而言,是不可忽視的舞台。

他分析,若以台灣生產、出口到美國的傳統模式繼續運作,未來將面臨更多貿易摩擦與關稅壓力;即使短期內台美貿易關稅談判結果改善,也難保未來不再加碼。

俞偉雄評估,川普(特朗普)政府執政下,10%以上的關稅可能成為常態,所以改變模式、直接來美設廠將是台灣企業的趨勢;在美設廠可減少貿易順差壓力、符合美國製造政策,也提高供應鏈安全與市場反應速度。

「你越成功的產品,越有可能被課更高關稅。」他直言,「最佳解方就是落地美國生產,創造在地價值,提升競爭力,才能減少政策風險。」

台積電赴美設廠雖面臨文化與制度挑戰,仍被視為台廠海外投資的重要先例。俞偉雄認為:「雖然不是完全順利,但已經為其它產業開了一條路,特別是工具機、零組件等也有機會接力前進。」

他建議台灣廠商「以群體行動取代單兵作戰」,透過建立共同語言與資源共享的生態系統,如法律、會計、人力等專業服務,顯著降低進入美國市場的學習成本;雖有「陣痛期」,但長期來看是提升競爭力與安全的必要轉型。

除了政策與經營環境挑戰,勞工、工會與簽證制度的複雜性亦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俞偉雄呼籲台美雙方政府在未來談判中,積極協調包括工作簽證等實務議題,協助企業順利落地。

對於近期台幣升值趨勢,俞偉雄認為,台幣從基本面看仍屬「低估」,但匯率走向受政策與國際資金流動影響大,難以精確預測。他強調,美國若面臨美元貶值,反而可能提升其出口競爭力,對整體經濟不見得是壞事。

因為美元如果適度貶值,反而對美國出口與產業有利;而台幣升值可能提高出口產品價格,影響競爭力,這也促使廠商思考「就近生產」的必要性。

俞偉雄總結說,雖然赴美設廠初期將面臨文化與制度適應的「陣痛期」,但長期而言,這是確保市場存續與企業安全的重要策略;未來十年,是台灣廠商「走出島國、在美落地」的黃金轉型期,台商的彈性與過往中國投資經驗,將有助於他們在美國建立新的成功模式。◇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5-23 14:57 | 修改:2025-05-23 14:57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