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清華博士「植物疫苗」生技新創前進美國

【2025年05月23日訊】(記者徐曼沅洛杉磯報導)從研究室到成立新創公司,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博士李怡禛(Grace Li),攜手團隊研發出目前全球唯一可量產、能讓植物「辨識」並有效運送到病源位置的新型分子,突破傳統藥劑無法穿透植物體系的限制,為柑橘黃龍病(Huanglongbing,簡稱HLB)等重大病害帶來新解方。

2025年5月19日,李怡禛接受大紀元記者專訪。(徐曼沅/大紀元)

從實驗室走向國際:Amelio的創業之路

李怡禛原先的研究方向是動物模式,但因對永續農業的熱情,讓她與夫婿在中研院從事博士後研究期間,共同創立了Amelio公司,專注於推動「生物農藥」,將觀察模式轉向植物。李怡禛從實驗室邁向國際創業之路的歷程,展現了台灣生技新創團隊的堅韌與創新能量。

Amelio的母公司成立於2016年,並於今年正式成立專責量產與技術推廣的新公司。儘管目前資本額僅約新台幣100萬元(約3萬美元),是典型高研發比重的新創企業,但其技術潛力不容小覷,已完成實驗階段並進入穩定量產,目前已於美國申請臨時專利,並計劃進一步擴展至PCT國際專利。

「植物疫苗」:啟動植物的自癒力

李怡禛介紹,這項生物農藥技術的核心,是一種專屬的胺基酸衍生物,能穿透作物的輸導系統(如韌皮部),到達病原潛伏之處。與傳統化學農藥不同,該物質不以「殺菌」為唯一目的,而是誘導植物自體產生抗菌與抗蟲蛋白。

李怡禛將這種生物農藥形容為「植物疫苗」,能大幅強化植物的自癒能力。

黃龍病、皮爾斯病(Pierce’s disease )等作物病害皆經由昆蟲傳播,由於昆蟲的高度移動性,一旦爆發疫情,傳播速度極快。以「殺蟲」為主來阻斷傳播路徑的傳統農業做法無法從根本上增強植物本身抵抗力,導致農民只能反覆加重農藥使用頻率與劑量,不但效果有限,還會造成環境污染與生態負擔。

Amelio的技術切入點是作物內部,讓植物自體生成抗菌與抗蟲蛋白質,達到「由內而外」的防護,降低病害的感染機率與嚴重程度。除了應用在柑橘類植物,亦可應用於葡萄、牛油果等植物的病蟲害防治。

「我們的初衷是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但李怡禛坦言,農民一開始難以接受使用生物農藥,但實際使用發現,該藥物能使農作物變健康、減少施藥次數,也逐漸獲得農民重視,逐漸實現永續農業的願景。

挑戰與展望:為全球打開農業永續新局

李怡禛來美參與「2025 Select LA/TW 跨境創新交流」,除了積極尋求學研合作與資金支持外,更成功對接了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 Riverside)的植物病害防治學者,計劃共同建立示範試驗基地,實際驗證該技術對抗黃龍病與皮爾斯病的可行性。

李怡禛表示,黃龍病是當前全球柑橘產業的最大威脅,尚無有效治療方式。若Amelio的技術能成功驗證,將提供更佳方案,有望大幅降低全球農業對化學農藥的依賴。

然而,資金規模過小也成為李博士接觸風險投資者的一大門檻。她表示:「我們希望能先透過產學合作,證明技術價值,再逐步吸引更穩健的投資。」務實的態度,展現科學家特有的謹慎與遠見。

在全球面臨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挑戰之際,李怡禛與Amelio團隊的創新,正以科學與永續為核心,為未來的農業發展描繪出充滿希望的藍圖。她也因此獲2025 Select LA/TW主辦方獎勵,獲中華航空公司所提供的洛杉磯-台北來回機票。李怡禛期待自己的研究,能為農業領域帶來突破性發展,也為人類保護全球生態系統盡一份心力。◇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5-23 14:57 | 修改:2025-05-23 14:57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