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木星正在縮小 體積曾是現在的兩倍

【2025年05月24日訊】(記者陳俊村報導)木星是一顆氣態巨行星(Gas Giant),主要由氫和氦組成。它目前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行星,但有研究發現,它先前的體積是現在的兩倍,而且擁有更強的磁場。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在新聞稿中指出,了解木星的早期演化有助於闡明太陽系如何形成其獨特結構。而木星的引力在塑造其它行星的軌道與它們形成的氣體和塵埃雲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為此,該校行星科學教授巴蒂金(Konstantin Batygin)和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物理學與天文學教授亞當斯(Fred C. Adams)等研究人員詳細地研究木星的原始狀態。

形成太陽和行星的氣體和塵埃雲在大約45億年前消散。研究人員發現,當時木星的體積和磁場強度都比現在大許多。

巴蒂金說:「我們的最終目標是了解我們來自哪裡,確定行星形成的早期階段對於解決這個難題非常重要。這讓我們更接近於了解木星乃至整個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藉由探索木星的兩個小衛星「阿摩笛亞」(Amalthea,又稱木衛五)和「忒拜」(Thebe,又稱木衛十四)來了解這個問題。

由於「阿摩笛亞」和「忒拜」的軌道略微傾斜,研究人員分析了這些微小的軌道差異,計算出木星的原始大小約為其目前體積的兩倍,相當於2,000多個地球。研究人員也確定,當時木星的磁場比現在強約50倍。

亞當斯說:「令人驚訝的是,即便過了45億年,仍然有足夠的線索讓我們重建木星在它存在之初的物理狀態。」

巴蒂金強調,儘管木星的最初狀態仍因不確定性而模糊不清,但目前的研究極大地澄清了科學家對該行星關鍵發展階段的了解。

他說:「我們在這裡設立了一個寶貴的基準。從這一點出發,我們可以更有信心地重建太陽系的演化過程。」

加州理工學院稱,木星目前每年縮小約2公分。這可歸因於開爾文-亥姆霍茲機制(Kelvin–Helmholtz mechanism),也就是行星冷卻時變小的過程。隨著木星逐漸冷卻,其內部壓力下降,導致行星逐漸縮小。目前尚不清楚這個過程從何時開始。

上述研究成果於5月20日發表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上。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5-24 15:00 | 修改:2025-05-24 15:00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