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持續失衡:美國赤字破5千億、中國順差年增逾四成

【大紀元記者薛明珠綜合報導】美國經濟分析局(BEA)近日公布數據表示,5月美國貿易逆差擴大至715.1億美元,較4月增長18.7%,累計逆差達5,223.7億美元。同時,中國前五個月累計貿易順差接近5,000億美元,年增超過40%。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7月3日(週四)公布的數據,今年1月至5月,貿易逆差已累計至5,223.7億美元,其中商品貿易赤字高達6,497.7億美元,遠高於2024年同期的4,777.3億美元。

儘管美國於4月曾一度對中國大幅加徵高達145%的關稅,5月進口僅微幅下降0.1%,顯示企業在關稅實施前搶先囤貨。這也導致美國1至3月商品進口量創下歷史新高,每月赤字突破1,400億美元。若下半年每月赤字維持在至少750億美元,全年商品貿易赤字恐將突破1.17兆美元。

根據美國經濟分析局(BEA)資料,歐洲聯盟以220億美元的金額,成為5月美國商品貿易逆差最大的地區。受到232條款對汽車、鋼鐵與鋁品的關稅影響,加上美歐貿易談判僵局未解,歐盟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持續居高不下。另據美國普查局數據,今年3月美國對歐盟的貿易逆差曾達475.6億美元,創下單月歷史新高。

墨西哥則以171億美元居次。雖非歷史新高,但仍遠高於過往平均值(120至140億美元),顯示「近岸外包」趨勢加劇,以及企業對美墨貿易政策前景感到不安。

越南首度超越中國,成為美國第三大貿易逆差來源,5月對越南逆差創下新高,達149億美元。對中國的逆差則降至140億美元,排名退至第四,可能是近十年來的最低水準。

5月主要商品逆差項目,包括乘用車:120.6億美元,汽車零件:68.2億美元,藥品:167.4億美元。

另外,5月服務貿易順差為260億美元,1至5月累計順差達1,274.1億美元,其中約1,066億美元來自智慧財產權費用與金融服務收入,例如軟體授權與外國購買美國證券。

註冊會計師暨經濟學家安德魯·瑞肯伯格(Andrew Rechenberg)分析指出:「除非出口創下新高,或美國陷入經濟衰退導致進口驟降,否則即使近期加徵關稅,兆美元級的赤字趨勢仍難逆轉。」他並指出三大趨勢:

1. 美國仍是全球企業最重視的市場,願意為進入市場付出成本;
2. 企業預期關稅持續升高,持續囤貨;
3. 全球平均10%關稅屬於稅收性質,未真正促成製造業回流。

另一方面,中共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5月以美元計價的中國出口年增4.8%,進口則年減3.4%,貿易順差擴大至1,032.2億美元,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的817.4億美元,也超出市場預期。累計前五個月,中國貿易順差達4,71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逾四成;其中出口成長6.0%,進口則下滑4.9%。

其中,中美貿易順差於5月縮小至180億美元,低於4月的204.6億美元。這與美國實施關稅及雙邊貿易談判不確定性有關,使得中國對美出口大減34.5%,進口亦下降18.1%。

中國對全球貿易順差自2020年以來持續擴大,當年順差約為5,200億美元,2021年升至創紀錄的6,700億美元,2022年進一步增至8,776億美元。儘管2023年略為回落至8,232億美元,2024年再度攀升,達到9,921億美元。

根據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Netherlands Bureau of Economic Policy Analysis)數據,剔除匯率因素後,自2022年底至2025年3月底,中國進口量幾乎停滯,出口量卻激增33%。

儘管進口減弱,中國仍為全球主要進口國之一,2024年進口額約為2.6萬億美元,美國則為3.4萬億美元。

薛明珠:《大紀元時報》舊金山分社社區記者,關注報導灣區社區政治、經濟、生活、教育、文化等新聞事件。
發佈:2025-07-05 21:58 | 修改:2025-07-05 21:58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