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聊一本離奇的日記。這本日記是在一百多年前寫成的,然而內容卻是對人類未來近兩千年的預言。日記中記錄了很多驚人的大事件,包括令歐洲覆滅的核戰爭、火星殖民、全息科技,甚至人類的靈性覺醒,這些在一百多年前幾乎是難以想像的。那麼,這本日記所描繪的只是一場幻想?還是有關人類未來的真實記錄?這一切要從1921年,日記的作者保羅‧迪納赫(Paul Amadeus Dienach)陷入昏迷開始說起……
奇怪的昏迷
迪納赫出生在瑞士,精通多國語言。他因為身體不好,在醫生的建議下,來到了擁有舒適地中海氣候的希臘,在調養身體的同時,他在一所學校教授德語。
1921年5月的一天,迪納赫正在教課,突然他感覺頭暈目眩,隨後倒了下去。那時的歐洲正爆發「流行性腦炎」,也叫「嗜睡症」。這種病會影響大腦,患者無法說話,甚至不能移動。一些急症病人甚至會進入昏迷狀態。據統計,在1915年到1926年間,全球有超過100萬人感染這種病,有50萬人因此死亡。
而迪納赫正是感染了這種病,人們趕緊將他送到醫院救治。這時迪納赫開始發高燒,他感到在之後的幾小時自己時而清醒,時而昏迷。在迷迷糊糊中,迪納赫感受到有不同的男人、女人來到他身邊,俯視看著他。他猜想自己被送到了大城市的醫院,這些人都是醫生和護士。
然而當他徹底清醒過來之後,他發現情況不對勁,這裡絕對不是醫院!周圍擺放的都是一些他不認識的東西,一切看起來那麼陌生。他扭頭想看看窗外的情況,卻看到一扇高高的、透明的門。也許他想說的是高大的落地窗,但是在1921年,人們顯然沒有這個概念。
透過這扇門,迪納赫看到鬱鬱蔥蔥的鄉村風景,鮮花盛開的草地蔓延到山坡上,直至消失在天際。所有的一切彷彿都是水晶製成的,柔和的光線在美麗的色彩上流動。耳邊似乎還隱約傳來孩子們唱聖歌的聲音。
迪納赫的第一個想法是:難道我已經病死,來到了天堂?他很快否定了這個想法,因為他依然感到身體疼痛,渾身發燒。這時第二個念頭閃過:我是到了外星球了嗎?但是他回想起自己迷糊中看到的人,他們不是外星生物,也是人類。
「那麼我到底在哪兒呢?」迪納赫百思不得其解,但是當他站在一面鏡子前時,這個問題立刻就被另一個驚人的問題所代替,那就是「我是誰?」
原來,迪納赫在鏡子中看到一張年輕、陌生但充滿驚恐的臉,很明顯這不是自己的樣子。迪納赫失控地大喊了起來,他看到人們衝進了房間,而他則暈了過去。
發現真相
當迪納赫再次醒過來時,他看到身邊圍著穿著奇怪的人,他們用自己聽不懂的語言在說著什麼。好在,迪納赫精通多國語言,他從這些話中識別出一些類似英語和斯堪的納維亞語,也就是北歐語系的單詞,知道其中兩位是他的主治醫生。迪納赫試圖和他們溝通,但基本就是徒勞。
後來年齡稍長的一位醫生似乎意識到迪納赫使用的是一種古老的語言,於是嘗試著用非常蹩腳的德語和他溝通。他稱呼迪納赫為安德烈亞斯·諾瑟姆(Andreas Northam),說他29歲,是一位非凡的物理學家,因為意外而受傷住院。可是迪納赫卻一再聲稱自己根本不認識什麼安德烈亞斯‧諾瑟姆,他叫保羅‧迪納赫。
為了弄清楚迪納赫的情況,醫生帶著迪納赫來到一個大房間,與兩位穿著白袍的長者見面。看著兩位長者威嚴的表情,以及醫生恭敬的態度,迪納赫相信他們要麼是國王,要麼是祭司,他跪倒在地哭訴著自己經歷的一切。
這兩位被稱為「智者」的長者一開始也流露出震驚的表情,後來他們似乎明白了原委,於是告訴迪納赫,他所經歷的是一種罕見的超心理現象,叫做意識轉移。當身處3906年的安德烈亞斯‧諾瑟姆因受傷而臨床死亡15分鐘後,醫生急速冷凍了他的大腦,並成功重啟了他的心臟。就在這個時刻,來自1921年的迪納赫的靈魂進駐了這個身體。
那麼意識是如何跨越兩千年實現肉體轉移的呢?智者告訴他,人類的認知是狹隘的,時間並不是線性的,宇宙中存在著超越人類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感知的偉大存在。
這些概念放在今天,大家聽了是不是都覺得挺深奧的?對於迪納赫來說,就更是如此了。不過,智者傳遞出的寧靜祥和令他逐漸平靜下來,他開始接受現實。
之後,一位叫斯蒂芬(Stefan)的男子被找來,他是安德烈亞斯最好的朋友,現在由他來照顧迪納赫的生活。而智者決定,只有斯蒂芬和迪納赫的醫生會知道他的真實身分,對其他人來說,迪納赫就是安德烈亞斯。
為了幫助迪納赫熟悉3906年的世界,他們向他提供了一種名為「Reigen-Swage」的設備。而迪納赫對其的描述,估計能讓很多人驚掉下巴。
Reigen-Swage
迪納赫描述,「Reigen-Swage」是一個可以拿在手中設備,大概和書本差不多大,跟著它學習知識的話,甚至都不需要閱讀它。什麼意思呢?這個設備能夠在黑暗中發光,能自己發出聲音和音樂,當你想了解什麼時,就有聲音在一旁敘述,與此同時會有動態的立體畫面出現在你的眼前。讓你可以沉浸式的親身體驗。
看到這些描述大家是不是瞬間想到了iPad?視頻節目?而「Reigen-Swage」還要更強大,感覺是添加了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技術的升級版iPad。
而迪納赫就通過「Reigen-Swage」來了解人類的歷史。不過,他手中的設備被做了設定,20世紀的內容不允許他了解,為的是萬一有一天迪納赫回到過去,不至於做出改變歷史的事情。
而對於21世紀到3609年之間的事,隨便看。那麼,迪納赫都看到了怎樣的未來呢?
人類未來的編年史
迪納赫說他看到從2000年至2300年是人類最艱難的時期,人口過剩和地區性的衝突讓世界處於動盪之中。
到了2204年,人類終於成功地移民火星,讓擁擠的地球喘口氣。於是在短短的60年間,移民火星的人數達到了2000萬。
然而好景不長,一場突如其來的天災降臨了,人類的技術毫無招架之力,人類在火星上殖民地被徹底摧毀,2000萬生命瞬間消失。在此之後,人們再也沒有鼓起勇氣,重新嘗試征服那顆紅色的行星。
不知道心心念念想要移民火星的馬斯克如果看到這本日記的描述,會不會改變他的火星計劃。
不過,最令迪納赫覺得不可意思的,不是人類殖民火星,而是人類對外星人的認識。他說,人類在那個時候就已經了解所有鄰近的行星,並且知道少數擁有生命的行星上居住著智慧和精神生物,這些生物不想與人類接觸。它們更喜歡從外部觀察人類、研究人類。只有當這些外星生命感覺到人類因不成熟和無力應對自己所釋放的巨大自然力量而瀕臨滅絕時,它們才會嘗試與人類聯繫,做些指導,然後消失。
咱們接著說地球上的事。迪納赫寫到,在火星殖民徹底失敗之後,人們對地球資源的爭奪更加激烈,到了2309年,一場中型規模的戰爭在歐洲爆發了,國家之間互相投擲可怕的武器,武器所到之處一切化為灰燼。根據迪納赫的描述,我們很容易就聯想到威力巨大的核武器。就這樣大部分歐洲被摧毀了,只剩下波羅的海和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國家。
根據「Reigen-Swage」的介紹,這場戰爭持續了80年,地球上大部分人類人口將消失。時間繼續推進到2396年,人類終於厭倦了無盡的戰爭,成立了Retsstat,意思是擁有法律與秩序的世界性國家,而這也標誌了人類新歷史紀元的開始。2396年之前都被歸為「古代史」。
一開始這個新的世界政府也是由利益集團把控,在經過了數百年的努力之後,人們終於成功地讓擁有智慧與愛心的智者成為政府高層。而人們的物質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富足,人們可以獲得他們想要的一切,而工作只是為了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到了迪納赫所在的3906年,人們在童年接受教育,到17歲開始工作,勤奮工作2年之後就可提前退休,去過任何他們想要過的生活。你可以選擇躺平,也可以選擇繼續鑽研科學,或者追尋藝術。
這聽起來似乎是烏托邦一樣的世界,這樣的人間天堂真的存在?其實人性中的弱點,比如自私、貪婪、懶惰註定了這樣的世界不可能存在,無論99%的人有多好,只要有那麼1%的壞人,就能把一切攪亂。那麼迪納赫所看到的未來世界又是怎麼回事?
迪納赫說,因為那時的人不再是我們現在所了解的人類,而是一種新人類。這,又是怎麼回事?
靈性覺醒
大約到了3000年左右,人類開始出現精神層面的覺醒。發生這種變化的人類和之前有了本質區別,連大腦結構都出現了變化。用咱們現在比較流行的話說,他們是「升維」成功的新人類。
除了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感官之外,新人類出現了超感功能,能夠與宇宙更高層的智慧連結。人們一瞬間能獲得大量的高層信息,對生命、對死亡、對人世間的意義有了全新的認識,感受到巨大的喜悅與精神昇華,類似於開悟的感受。
迪納赫就曾和斯蒂芬做過一次關於「生命」的深入探討。迪納赫說他一直被告知,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切都將結束,一切都會被留在身後。然而斯蒂芬卻告訴他,「當你離開這個世界時,你留下的是你所做的所有善行和完成的工作,而你唯一帶走的就是你的內在修煉和自我提升,這當然取決於每個靈性生命所走的道路。」 而且他們也相信生命的永恆,即使人的身體不存在,靈魂也會找到在其它世界中顯現的方式。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擁有靈性覺醒的新人類能夠完全放下自我,為他人奉獻。他們對自私、競爭、損人利己這樣的行為完全不可理解與接受,甚至無法想像今天人類的行為方式。而在迪納赫看來,他也覺得未來人類的行為很奇怪,覺得他們雖然年齡一大把了,卻表現得如同無憂無慮的孩子。比如在路上隨便遇到一個人,都能毫不設防地,把家底都跟人家說一遍。而對方也是如此!
隨著時間的流逝,迪納赫逐漸適應了3906年的生活,他原以為自己就將一直留在未來了,誰知道離別來的猝不及防。而這一切都和一位叫做安娜的女子有關。
跨越兩千年的輪迴
安娜是迪納赫年輕時在瑞士的青梅竹馬,迪納赫一直深深地愛著安娜,而安娜也對他懷有同樣的感情。然而,因為迪納赫家境貧寒,所以安娜的父親反對他們在一起,他希望把安娜嫁給一個物質條件更好的人。雖然迪納赫一直很憂心,但是安娜總是安慰他:別擔心,他們不能強迫我違背意願嫁給他。
在他們最後一次見面時,他們來到了一個盛開著風之花的山丘上,那時的安娜依然很樂觀。他們在山丘上坐了很久很久,最後安娜站起身來說:「今天就到這兒吧,我們回去吧,我得早點回家。」她又接著說:「下次我們再來時,我要用風之花做一個花環,到時候你要幫我戴在頭上。」迪納赫要她保證兩人還能再相見,她不會屈服於家人的意願。安娜說:「我們會再來這裡,我發誓,我們會再來這裡。」
然而迪納赫沒有想到,他再見到安娜時,則是在她臨終之前。安娜的母親突然患病,離世前囑咐安娜聽從父親的婚姻安排,因為他們希望安娜能過得好一些。在這種情況下,安娜只能選擇滿足母親最後的遺願。然而她婚後一直鬱鬱寡歡,身體越來越差,最後在2年之後撒手人寰。
迪納赫一直悲痛欲絕,在之後的十多年間一直無法釋懷。人們勸說他要放下過去,他也知道應該這麼做,但是他總是找不到那個能讓他一下子放手的契機。
即便來到了3906年,他也是時常思念著安娜。不過生活總要繼續,在未來世界迪納赫結識了一位叫做西爾維亞(Silvia)的女孩。有一天,他們一起乘坐著一種能夠瞬間抵達地球任何地方的飛行器,來到了迪納赫家鄉所在的地方。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他們在那裡探索了一整天之後,最終來到了那個迪納赫和安娜最後見面的小山坡,那裡風之花正在盛開。
當他們坐下聊天時,西爾維亞用花朵編織了一個花環,隨後她伸手將花環遞給了迪納赫,說到:「你能把這個花環戴到我的頭上嗎?我想是時候回家了。今天就到這兒吧,幫我戴上花環,讓我們出發吧。」
迪納赫的心就像被電擊了一般,他和安娜最後一次見面時的畫面浮現在眼前,西爾維亞所說、所做的,不就是安娜最後離開時所承諾要做的嗎?迪納赫瞬間淚如泉湧,他相信西爾維亞就是安娜的轉世,他沒想到跨越兩千多年,安娜實現了她的承諾。
這天晚上,迪納赫躺在床上,覺得眼皮很重。自從他來到3906年,這一年中他都沒有睡過覺,而這天,他終於再次體驗到安然入睡的感覺。而當他再次睜開眼睛時,他回到了1922年,距離他昏迷已經過去了一整年。
回到過去
回到現實中,迪納赫發現自己的母親去世了。他原本而想把自己的神奇經歷告訴母親,現在卻無人可說。於是,他開始慢慢地將一切記錄在一本日記中。
1924年5月,迪納赫原本虛弱的身體又遭受重創,他患上了當時的不治之症肺結核。或許想落葉歸根,他準備起程回到瑞士。出發之前,他將自己數百頁的手稿交給了他最信任的學生——喬治斯‧帕帕查齊斯(Georgios Papachatzis),讓他通過翻譯手稿來練習德語。
而這位帕帕查齊斯也不是一般人,他後來成為希臘著名的行政法教授、潘提翁社會與政治科學大學校長、希臘哲學學會創會會員,以及希臘最高法院國務院副院長。
帕帕查齊斯在翻譯日記時,一開始以為這是老師寫的科幻小說,但是隨著翻譯的不斷深入,他越來越覺得這是真實的記載。而其中所講述的未來也深深震撼著他。於是,在這之後的數十年中,帕帕查齊斯一直努力將這本日記出版。
最初的幾版,一直沒有在社會上引起太大的關注,裡面超現實的描述甚至遭到了當時教會人士的強烈反對。
時間到了21世紀,當人們再次看到這本日記時,他們對日記所展現出的前瞻性震撼不已,於是著手重新出版。不出意外,這本書成為了暢銷書,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真實的故事還是騙局?
人們對這本日記最大的爭議在於,裡面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還是虛構的。因為人們發現,他們無法找到保羅‧迪納赫(Paul Amadeus Dienach)這個人。根據書中的描述,迪納赫在1920年代住在瑞士蘇黎世,該城市有當時每位市民的記錄。帕帕查齊斯曾在1952年至1966年間訪問蘇黎世12次,以追蹤有關迪納赫的資訊。他沒找到與迪納赫有關的任何信息,也找不到他的親戚、鄰居或朋友。如果不是這個人根本就不存在,那唯一的解釋就是保羅‧迪納赫並不是他的真名。
而另一點讓人們疑惑的是,迪納赫交給帕帕查齊斯的原始手稿失蹤了。帕帕查齊斯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1944年,他和朋友住的房子被希臘軍隊占領,當希臘軍人看到用德語書寫的日記之後,覺得它非常可疑,不知道是不是什麼通敵書信,於是他們將日記拿走,表示要在檢查內容之後再歸還。然而,他們再也沒有把日記還回來,原稿就這樣丟失了。
但這些是不是就能說明,這本日記其實只是一個虛構的故事呢?這也很下定論。
因為這本將近400頁的日記有著豐富的細節,時間、地點、人名,那些驚人的未來高科技,比如冷凍復活技術、全息技術、虛擬實境、瞬間抵達目的地的飛行器、核武器等等,還有那些改變人類進程的大事件。如果不是親身接觸到,真的很難想像100年前,有人能有如此超凡的想像力,在一本書中將這所有的一切都清晰地描述出來。
另外,如果不是深信這本日記的真實性,德高望重的帕帕查齊斯為何又冒著賠上自己名譽的風險,數十年來一直努力要將其公布於世呢?
或許迪納赫的真實身分是一位來自未來的穿越者,他來到我們這個時代,把未來人類的信息傳遞給人們,提醒人們注意真正逼近的危機,告訴人們與物質相比,靈性的覺醒才是最重要的。而他做完這一切之後,就如日記中迪納赫回到過去一樣,他其實回到了未來——他真正的家。當然,這只是我們腦洞打開的猜想了。
那麼大家認為迪納赫描述的未來是真實的嗎?他的故事給大家帶來怎樣的啟示呢?歡迎大家留言和我們分享哦。
未解之謎,我是扶搖,喜歡我們的節目請別忘記點讚、定閱、開啟小鈴鐺哦。咱們下期再見啦。
歡迎訂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WJZM-FY
訂閱頻道Ganjingworld頻道:https://www.ganjing.com/zh-TW/channel/1eiqjdnq7go2dgb6zFtQ9TYK11080c
訂閱未解之謎Telegram群組:https://t.me/wjzmchannel
【未解之謎】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方沛#
var scripts_to_load = [];
var contentObj = document.getElementById(“epoch_socail_span”).parentElement;
var iframes = contentObj.querySelectorAll(“iframe”);
if (hasStorage && localStorage.getItem(“EpochOnetrustActiveGroups”).indexOf(“C0005”) > -1) {
if (iframes.length > 0) {
iframes.forEach(function(iframe) {
var dataSrc = iframe.getAttribute(“data2-src”);
if (dataSrc) {
iframe.setAttribute(“src”, dataSrc);
iframe.removeAttribute(“data2-src”);
}
});
}
var fvIframe = document.querySelector(“.video_fit_container iframe”);
if (fvIframe !== null) {
var srcURL = fvIframe.getAttribute(“data2-src”);
if (srcURL !== null && typeof srcURL !== “undefined” && srcURL.length > 0) {
fvIframe.setAttribute(“src”, srcURL);
fvIframe.removeAttribute(“data2-src”);
}
}
} else {
var atag = ““;
var hint = (encoding === “gb” ? (“(根据用户设置,社交媒体服务已被過濾。要显示内容,请”+ atag +”允许社交媒体cookie。)”) : (“(根據用戶設置,社交媒体服务已被过滤。要顯示內容,請”+ atag +”允許社交媒体cookie。)”));
if (iframes.length > 0) {
for (var i = 0; i 0) {
for (var i = 0; i < tweets.length; i++) {
var iTa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
iTag.innerHTML = hint;
tweets[i].appendChild(iTag);
}
}
var fvIframe = document.querySelector(".video_fit_container iframe");
if (fvIframe !== null) {
var iTa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
iTag.innerHTML = hint;
var parent = fvIframe.parentElement.parentNode;
if (parent) {
parent.insertBefore(iTag, fvIframe.parentElement.nextSibli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