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焦點】假救護車設陷阱 大陸器官移植黑幕

【2025年07月23日訊】今日焦點:假冒救護車,抓人摘器官,大陸黑手伸向青少年;機會還是陷阱?Labubu商機爆火30天,創業者血本無歸。

假冒救護車 抓人摘器官 大陸黑手直指青少年

近段時間,關於器官移植的話題在大陸網上持續發酵。一些民眾質疑青少年頻繁失蹤,與器官移植有關。不少網友呼籲政府「全面禁止器官移植」,同時加強監管,嚴懲違法行為。

今年3月,知名作家宋祖德在微博提議,全面禁止器官移植,並提出建議:「除個人自願捐贈和親屬間的移植,其它的通通違法,直接斬斷黑色利益鏈。若涉及未成年人活體器官,醫院院長、主刀醫生、器官接收者全部死刑,立即執行。」

宋祖德的建議引起軒然大波,且不斷發酵。為表示支持,大量網友在各大社交媒體平台發布短視頻、博文、圖片等,努力擴大影響,引發各界關注。

眾所周知,大陸器官移植供體來源不明。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失蹤,有的遺體被找到時,身體塌陷,親人想要查看,卻被警方阻止;有的如同人間蒸發,自此再無蹤影。但不管哪種情況,均有跡象表明似乎與器官移植有關。而這一切讓很多家長害怕,擔心自己的孩子遭到毒手。因此,大量家長、社會人士紛紛響應宋祖德的呼籲。有網友直言,「宋祖德,絕對的真人真話,敢說敢做,配享太廟。」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陸,官方強調捐贈器官都是「自願」的。對此,有網友指出,沒有「自願」一說,管你願不願意,反正到了最後,都得願意。

有視頻顯示,如今器官捐獻的宣傳已經走進了小學校園。有的學校甚至讓小學生宣誓「自願捐獻器官」,並舉行宣誓儀式,舞台上的大屏幕上還打出:「歡迎器官捐獻小英雄。」

這樣的視頻引發家長們的恐慌。不少博主通過視頻向領導喊話,要求當局關心「越來越多青少年失蹤的問題」。他們認為,這些失蹤者有可能被當作器官非法移植的供體。

有博主質疑:「孩子連成年都沒到,怎麼就被號召捐獻器官?」

很多網友表示,「自願」二字掩蓋的是非法操作的巨大空間。

有博主製作視頻,呼籲家長在暑期看好自己的孩子,揭露人販子和盜賣器官的不法分子的新騙術,比如,針對特定目標,故意製造車禍,幫忙叫救護車。但這個救護車不是真的,而是假的。孩子一旦上車,後果不堪設想。

7月8日,擁有27.6萬粉絲的博主「懂車的大腦斧」在視頻中透露,一名交警在巡邏時連續查到三輛假救護車,更過分的是,還有患者在車上,但司機卻「一問三不知」。博主就怎樣辨別真假救護車提出三點:一,當心無牌車或外地車牌;二,看有沒有單位名稱和車輛專屬編號;三看救援人員的證件等。

還有網友揭示「這些假救護車另外的幾大特點,一是改裝車;二是行動速度過快。因此,民眾應提高對「在十分鐘內快速抵達現場」的救護車的警惕;三是醫院的護救車不會隨便露宿街頭。

與此同時,一起曾經受到廣泛關注的案件被再次提起。比如,湖南湘雅醫院實習醫生羅帥宇在去年離奇墜樓的事件。

羅爸羅媽從事發至今,不斷在網上為孩子發聲,認為他的離世十分蹊蹺,稱在孩子的電腦中找出大量證據,表明羅帥宇曾經掌握院內器官交易的黑幕。外界懷疑,他因揭露醫院參與倒賣器官,曝光移植黑幕,而被迫自殺或遭滅口。

儘管羅帥宇留下了大量舉報材料,但直到目前,官方堅持他是自殺的。但因為疑點太多,對於這一結論,很多民眾都不買帳。

從業30年的湯律師在7月5日發布視頻中表示,在中國,普通人想要知道某些事情的真相,代價高得嚇人。他說,羅帥宇自殺案有幾個疑點:1. 為何要自殺的人隨身攜帶2.5萬現金?2. 羅帥宇的眼鏡碎了,為何會在通報說是陳舊性破損?3. 家屬必須簽字承認自殺,才能拿回遺物,這合理嗎?

羅律師說,「更令人震驚的是,家屬從被處理過的電腦裡恢復出119頁舉報材料,重達16斤,這說明什麼?這不是一時衝動,而是長期準備的舉報。一個如此執著的舉報者,會突然放棄嗎?」他追問,「當一個勇敢舉報的年輕人失去生命,我們連發問的權利都沒有了嗎?我們期待的是一個更加公正、透明的社會。每一個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每一個真相都值得被追尋。這不僅關乎個案,更關乎我們每個人的未來。」

追查迫害法輪功國際組織主席汪志遠向大紀元表示,2025年1月20日,天津市衛健委等6部門發通知,對所謂「人體捐獻器官」明碼標價,其中,肝臟25萬元、單腎20萬元、心臟8萬元、肺臟6萬元、角膜1.2萬元等。

他強調,「上述器官的指導價,僅僅是器官的運輸成本,官方給出的基本底價,不包括手術等其它相關費用。一個人體的主要器官底價過百萬!這樣看來,拐買人口,活摘器官,就成了簡單易行一夜爆富的生財之路。」

台灣國際器官移植關懷協會祕書長黃千峰醫師向大紀元表示,「我們知道活摘器官很早就在解放軍中存在;從迫害法輪功學員開始,進入了規模化的產業發展,公檢法司還有軍隊體系一條龍的作業。由於這利益實在太龐大,受害者持續延伸到各個層面,包括更多的良心犯、新疆維吾爾族,甚至到學生和一般民眾等等。」

他強調,「從另一個側面看到的中國大陸失蹤人口的不斷攀升,特別是兒童青少年,從某個角度來講,他們的器官最健康,很可能就是被針對成為供體來源的原因。」

機會還是陷阱?Labubu爆火30天創業者血本無歸

2025年上半年,潮流玩具角色Labubu的周邊產品,在中國掀起創業潮。但在短短30天後,所謂的「暴富神話」破滅,創業者欠債離場。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來看詳細報導:

Labubu,是香港插畫家龍家升(Kasing Lung)創造的奇幻世界「The Monsters」(怪獸家族)中的卡通形象。

2021年,Labubu自泡泡瑪特(Pop Mart)推出後迅速走紅。今年上半年,Labubu更是火爆。據泡泡瑪特的企業業績預告顯示,公司收入同比增長不低於200%。新開售的「搪膠毛絨掛件盲盒」剛上線就被秒空,原價99元的Labubu3.0盲盒隱藏款在二手市場上的價格飆升至2,300元(人民幣,下同),翻了20多倍。

潮玩愛好者周雨告訴中國企業家雜誌,「原價是買不到Labubu的,你花大幾百在平台上搶到了二手盲盒,帶著『娃』出去的時候發現別人家的『娃』都有衣服穿,肯定自己也想下單一件。」

周雨直言,幾百元的娃都買了,誰還再乎那幾十元的衣服呢?

不過,周雨低估了真愛粉們的消費力。雖然幾十元一件的價格仍是主推款。但在閒魚等電商平台上,有一些特別設計的款式,其售價已經高達數百元了。

很多人看到了這一「商機」,今年5月,Labubu服裝定製這樣一個看似「冷門」的生意,在中國突然火爆了起來。

在淘寶平台上,一家名為「泡露不露」的創業店舖在短短一週內銷售額突破20萬元,創始人自稱「從自由職業轉型為創業導師」。

《中國企業家》雜誌稱,微博帳號「00後手作娘」,靠給Labubu做衣服,單月收入數萬元。義烏女老闆谷會傑靠給Labubu做衣服,在兩個月內開了三家店,僱傭500名女工製作衣物,粗略估算,單月流水高達上百萬元。

這一波風潮吸引大量年輕人下場,但還不到一個月,很多創業者就嘗到了失敗的滋味。

小紅書用戶「labula豬豬丁」稱,當初她也很看好這門生意,甚至一度打算辭掉工作全職做娃衣,但在試水兩個月後發現,現實與幻想背道而馳。她是Labubu鐵粉,喜歡設計娃衣。她的設計也有很多人喜歡。但是,光有設計不成,還要聯繫工廠製作,做少了,成本高,賺不到錢,工廠也不願意做;做多了,賣不出去。到現在,她連本錢都沒有收回來。她稱,真正能賺到錢的只有少數,大多數人都像她一樣慘淡收場。

一位在杭州創業的女孩在社交平台發文稱:「二十多天投了12萬,開模做了300個Labubu陶瓷香薰,結果平台下架、收到版權侵權警告、一天只賣出3個,現在押金沒退、模具廠跑路。」

另有創業者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在6月之前,Labubu的單件娃衣在TikTok上的售價是50至60美元,月銷量超百件。但在6月中旬,多家售賣Labubu娃衣的商戶被指侵權,被平台罰款,有的商戶被罰2到3萬。

上海一位電商律師指出:「許多創業者並未真正理解『授權』與『版權』的邊界,落入中介設計的違法商業陷阱。」

根據微博帳號「IP法務觀察」統計稱,截至6月15日,全中國至少有38家與「Labubu」相關的小型創業品牌在遭到平台下架或版權投訴後關停,其中一線城市店主的平均損失高達8.4萬元。

除了直接下場外,還有博主推出專門的「娃衣創業課」課程,從999到16,800元不等。有的課程銷量火爆,比如,一個售價1999元的整套課程,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就有800多人購買,單月創收超過160萬元。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韓玉明指出:「這是一種『創業神話套皮』,實質是利用流量熱點進行快速收割。」

一名受害者在接受《財新》採訪時坦言:「我們不是創業,是參加了一場預設收割(韭菜)順序的投機遊戲。」

——《紀元焦點》製作組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7-23 11:18 | 修改:2025-07-23 11:18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