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庇護時,很多人以為只要故事夠慘、情緒夠真,就能感動法官。其實不 然。庇護審理是法律程序,不是說故事比賽。你可以講得平鋪直敘,但只要 有三大錯誤,幾乎可以保證你會輸得很慘,其中最常見、最致命的,就是前 後矛盾。
陳述不一致,信任感直接歸零
想像你是法官,今天審理一位自稱遭中共迫害的申請人。他在申請表 I-589 上寫著,自己因為參加地下教會被抓兩次,第一次是 2017 年 5 月,第二 次是 2018 年 9 月。但到了法庭上,他卻口頭說自己是在 2016 年第一次 被抓,第二次是在 2019 年。更嚴重的是,他前面說自己當時是在家聚會被 抓,後來又說是在路上發傳單被逮。 這些不一致,會讓法官立刻質疑你是不是在編故事。而移民法庭採用的是 「可信度」原則,只要你的證詞被認為不可信,那整份庇護申請可能都會被 推翻,哪怕你真的曾被迫害。
證據與敘述脫節,申請理由站不住腳
很多人準備庇護申請時,找人代筆,或者把律師當作「代寫」工具,結果出 了大問題。你口頭說一套,文件寫的又是另一套;你遞交的照片、文件時間 點對不上,場景描述不清楚,這些矛盾會被政府律師一一指出。 例如,有位申請人說自己因為參加法輪功活動被抓,結果提交的照片顯示他 在被抓當天還在微博上發文,而且沒有中斷。這樣的證據一出來,會讓整個 故事崩盤。
忽略細節導致前後矛盾,自掘墳墓
有些人其實真的經歷過迫害,但他們太輕忽細節。今天說警察幾點來家敲門, 明天又說自己當時正在單位上夜班;今天說有鄰居作證,明天又說沒人敢為他說 話。這種「不是說謊,但說得不清楚」的情況,法官一樣會質疑你是不是誇 大事實。 事實上,很多庇護申請被拒的原因,不是因為申請人沒經歷什麼,而是因為 他們無法有邏輯、有層次地呈現自己的經歷,讓人信服。
怎麼避免這三大錯誤?
第一,所有陳述資料都要一致。
你填寫的 I-589 表格、補充說明、證人證詞、照片證據和你在法庭上說的 話,要前後一致。每個日期、地點、細節都要核對清楚,必要時請律師幫你 整理「事件時間表」。
第二,不懂的地方要誠實,不能亂編。
如果你真的不記得某些細節,可以誠實說明原因,例如:「事情發生太久了 ,我記得不清楚」,或者,因為遭受迫害,記憶力下降了等,比胡亂猜一個 日期來得安全。
第三,反覆演練自己的敘述。
請律師或朋友幫你模擬問答,把整個故事講一遍、兩遍、十遍,練到任何問 題都能對答如流,細節一致。這不只是為了說服法官,更是保護自己不被政 府律師在交叉詰問時打得措手不及。
庇護是一場證據與邏輯的較量
在移民法庭上,庇護不是憑運氣,不是比可憐。它是一場講求證據與細節的 法律較量。你不需要戲劇化地控訴,但你一定要講得邏輯清楚、細節連貫、 前後一致。否則,只要有一處破綻,就足以讓整個案件前功盡棄。 你說的每一句話,寫的每一段經歷,法官都在聽,都在看。如果你不能讓他 相信你說的是「真話」,那你就沒機會讓他相信你需要「保護」。這,就是 庇護制度最現實的一面。
諮詢電話:(510)205-5177
聯繫郵箱:
goldenluckimmigratio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