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對責任險,不怕美國訴訟文化

訪資深保險經紀人Sam Cheng

記者 /郭簡

「我明明沒錯,為什麼還要賠錢?」
「是對方闖紅燈撞我,怎麼還是我被告?」
「美國的法律到底站在哪一邊?」這些疑問,是許多新移民初到美國時最常出現的驚訝與不解。事實上,美國是一個高度訴訟化的社會,法律風險遠比想像中高得多。而保險,尤其是「責任險」,不僅是經濟保障,更是防禦法律風暴的一道防火牆。

被告 ≠ 有錯,但你仍得應訴、請律師、花錢應對

保險風險專家Sam Cheng指出:「在美國,只要有人提告,你就已經落入法律風險區,不論你有沒有真的做錯事。」
這也是責任險的核心價值——它不僅幫你賠錢,更保你抗辯的權利與成本。換句話說,只要你投保了責任險,一旦第三方主張你造成損失,保險公司會依照保單內容:

派出律師協助你

承擔應訴費用

參與談判與和解

若有需要,協助你出庭

並在法院裁定後,代表你賠償

你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一整個法律團隊替你出面。

美國的訴訟環境到底有多「激烈」?

在這個重視「個人權益」的國家,只要有人認為你讓他「受傷、損失、痛苦」,就可以提起訴訟。不管告得成與否,你都得應訴。而訴訟成本,常讓人一夕傾家蕩產:

律師費高昂,一般每小時 300~800 美元起跳

訴訟期拖很久,動輒數月甚至數年

即使你最後勝訴,也得先自掏腰包打完這場戰役

陪審團制度下,結果難以預測,有時一判就是幾十萬美金

若被認定「嚴重疏忽」,還可能追加懲罰性賠償,金額翻倍
Sam Cheng提醒:「在美國生活,不能靠運氣,而要靠事先的風險管理。」

責任險,是一張法律上的安全網

什麼是責任險?簡單說,就是當你被第三方控告造成損失時,保險公司替你出面處理的保險。它不是保你自己出意外,而是保你「害到別人」或「被說害到別人」的風險。在美國,光是「有人說你有錯」,你就得應對。而保險公司會先審查情況,若屬保單範圍,便出動律師與理賠團隊來處理。這就像一場風暴來臨前,試問你有沒有備好雨衣與屋頂?責任險,就是那把你撐得住的傘。

保的是「被說有錯」,不一定「真的做錯」

很多人說:「我開車小心,不會惹事,就不需要高保額。」這是對責任險最大的誤解。責任險不是道德判斷,而是財務準備。不是你做錯才賠,而是當別人說你做錯時,你不會因此崩潰。保險公司不只賠錢,更提供法律應對、談判、出庭等全套服務。保的是「應對訴訟的能力」,而不是「誰對誰錯」

沒有責任險,勝訴也可能是場災難

設想這樣一個情境:你在家門前鋪了新的磚地,一位鄰居滑倒受傷,聲稱你施工不當導致他骨折,並告上法庭。
你可能覺得這根本不是你的錯,但官司打下去,不僅要花數千美元聘請律師,還可能耽誤工作、影響信用、壓力山大。如果你投保了責任險,保險公司會立即介入、安排律師處理。不管你有無責任,最後也能全身而退。

結語:不光怕賠錢,更怕請不起律師

在美國,事故發生後,最可怕的不是醫療帳單,而是你無力處理一場突如其來的官司。只有足額的責任險,才能讓你在這個訴訟密集的社會裡,真正安心生活。責任險,不只為了防出錯,更是為了防控告。不是怕出事,而是怕沒人挺你。買對了,你才能在風暴中站得住腳跟,屹立不倒。

諮詢郵箱

shaosen.cheng@gmail.com

發佈:2025-08-21 21:38 | 修改:2025-08-21 21:40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1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