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焦點】邊打邊談!俄烏棋局翻轉 普京讓步

【2025年08月26日訊】俄烏戰爭打了三年多,這一盤棋還在下,但最近的局面,出現了耐人尋味的變化——前線炮火聲不斷,談判桌上卻開始傳出低沉的交涉聲;無人機轟炸核電站、油價飆漲、歐洲領袖接連飛抵華府,甚至普京親自釋出讓步信號……

這是一場怎樣的權力角力?和平,真的要來了嗎?今天,我們就一起把這盤棋,從頭拆給你看。

獨立日的進攻 俄羅斯核電站遭襲

就在川普居中斡旋、俄烏和平談判看似進入關鍵階段的時候,戰場的炮聲卻沒有停下來。最近,雙方互攻對方的後方基礎設施,打得依舊難分難解。

最新一次大規模襲擊發生在8月24日,恰逢烏克蘭獨立34周年紀念日。紀念日的慶祝活動沒能減弱烏軍的行動決心,這一天,烏軍直接對俄羅斯境內多處關鍵基礎設施發動了打擊。

在俄羅斯西部,距離邊境僅60公里的庫爾斯克核電站首當其衝,遭到烏軍無人機襲擊。結果,一台為核電站供電的變壓器被毀,三號反應堆的發電量瞬間減少了一半。俄方表示,火勢很快撲滅,沒有人員傷亡,輻射指數也保持正常。但國際原子能機構還是跳出來提醒:任何時候,核設施都必須受到保護。

同一天,烏克蘭的無人機還襲擊了俄羅斯的能源出口設施。在聖彼得堡附近,俄羅斯天然氣巨頭「諾瓦泰克」位於波羅的海烏斯季盧加港的一個碼頭起火,烈焰沖天,黑煙翻滾,衝向天際。網路上流傳的影片顯示,一架無人機直直撞向燃料碼頭,接著就是轟然巨響,火光把夜空都染紅了。

烏克蘭近期對俄羅斯煉油廠的頻繁打擊,已經讓俄國國內出現汽油短缺,油價飆上歷史新高。根據路透社8月21日的報導,由於烏克蘭持續擴大對俄煉油廠的攻擊,加上季節性需求增加,俄羅斯多個地區,甚至包括其控制的烏克蘭地區,都在喊缺油。

俄羅斯曾在7月28日宣布禁止汽油出口,試圖穩住夏季旅遊和農業收穫高峰期的需求,但市場專家認為,這根本擋不住短缺的勢頭。《莫斯科時報》報導,自8月初以來,烏軍無人機已經襲擊了至少七家俄羅斯煉油廠,迫使其中四家徹底關停,俄羅斯煉油總產能損失大約13%。

在燃料交易市場,價格一路飛漲——8月19日,聖彼得堡交易所的基準A-92燃油每噸報到71,970盧布,折合大約900美元;A-95燃油每噸81,337盧布,約1,015美元。從年初算起,兩種基準油價分別漲了40%和50%。

而在這個「獨立日」,烏克蘭無人機的攻擊不僅重創能源設施,還讓俄國的航空業陷入混亂。聖彼得堡普爾科沃國際機場幾乎癱瘓,90個航班被迫取消,機場足足停擺了近20個小時。

俄襲擊烏境內美國工廠 烏襲擊連接東歐輸油管道

在烏克蘭獨立日那場猛烈的襲擊之前,俄烏雙方其實早就在互相瞄準對方的要害基礎設施,拳來腳往,毫不手軟。

8月21日,週四,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了一次規模龐大的無人機加導彈聯合空襲,至少造成1人死亡、18人受傷,這是今年以來俄方最大規模的空襲之一。這一波打擊的焦點,甚至指向了烏克蘭西部外喀爾巴阡州一間美國投資的電子工廠。

根據美聯社的報導,這場針對美資企業的襲擊,為正在推動和平談判的美方蒙上了不小的陰影。烏克蘭《獨立報》則指出,被擊中的,是一家叫Flex的跨國電子製造巨頭,這家公司在美國上市,也是全球最大電子產品代工廠之一。它從2000年起就在烏克蘭設點,2012年更在外喀爾巴阡州穆卡切沃擴建了一座占地5.5萬平方米的工廠,僱用了2,600多名員工,雖然只占Flex全球業務的1%,但在當地可是一家舉足輕重的大企業。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晚間演說裡,毫不客氣地指責俄羅斯,說這是蓄意行動,專挑烏克蘭境內的美國投資目標下手。

同一天,川普總統也在自己的「真相社群」(Truth Social)上發帖,語氣頗有暗示意味。他寫道,如果不敢主動攻擊侵略者,就很難贏得戰爭;就像一支球隊,防守再好,但要是從不進攻,想贏比登天還難。他還酸了一句,說前總統拜登不准烏克蘭主動反擊,只能守著,才讓戰場僵持至今。

而烏克蘭方面也沒有閒著。8月22日,週五凌晨,烏軍動用「海馬斯」火箭系統和無人機,打擊了俄羅斯布良斯克地區的「友誼」輸油管道烏涅查油站——這已經是烏軍不到兩週內第三次攻擊這條輸往歐洲的輸油管線。

這條管道負責向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供應原油。匈牙利外交部第一時間表示,這次攻擊對管線造成了嚴重破壞,原油運輸至少要中斷五天。匈牙利外長西雅爾托在社交平台發文,稱這是「對本國能源安全的又一次打擊」。他強調,這樣的襲擊,表面看是在對準俄羅斯,實際卻是讓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能源供應陷入危機。

西雅爾托更批評歐盟,說對於最近接二連三發生的三起攻擊,歐盟高層一點反應都沒有。他甚至和斯洛伐克的外長聯名致信歐盟外交高層,要求立即對烏克蘭採取行動,阻止其進一步攻擊這條關鍵管線。

打開和平大門 美俄峰會規劃三階段談判路徑

就在戰場上依舊火光不斷的同時,談判桌上的劇情也一波三折,讓俄烏和平的前景充滿懸念。

8月15日,川普和普京在阿拉斯加舉行了三個小時的歷史性會晤,讓外界對俄烏和平更添幾分期待。

川普當天接受福克斯新聞主持人漢尼提的專訪時,語氣罕見輕鬆,說美俄雙方已經在「許多要點上達成共識」,只剩下幾個關鍵問題需要處理,還給這場會議評了個「滿分10分」。

川普還透露,正式會議結束後,他和普京有過一段單獨的深談,「我們聊得非常真誠,我覺得普京是想讓這場戰爭落幕的。」

他強調,這場戰爭已經帶來太多生命的代價,每週高達7,000人的傷亡,其中大多數是俄羅斯士兵。他說,他希望儘快推動和平協議,挽救更多生命,但最後的決定權,必須由澤連斯基拍板。

這次美俄峰會後,和平路徑被劃分成了三個階段——第一步,川普與澤連斯基面對面談;第二步,普京和澤連斯基一對一會晤;最後一步,是美、俄、烏三方的同桌會談。

三天後,8月18日,第一階段順利展開。川普邀請澤連斯基以及多位歐洲領袖齊聚白宮,開了一場重量級會議。到場的人可都是實打實的重量人物:法國總統馬克龍、芬蘭總統斯圖布、義大利總理梅洛尼、英國首相斯塔默、德國總理默茨、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以及北約祕書長呂特。

BBC評論說,這種規格幾乎是前所未見——這麼多歐洲領導人,幾乎沒有任何預告,就跨越大西洋飛來華府參加一場戰時危機會議,足見局勢之重大。

會議當天,川普在他的「真相社群」上發文,說這場會議主要談了烏克蘭未來的安全保障,由多個歐洲國家共同提供,並由美國協調。會議結束時,川普還打了通電話給普京,著手安排普京與澤連斯基的直接會談,至於地點,還沒有最後定案。

然而,第二階段的推進,卻遇到了阻力。

8月20日,澤連斯基在基輔面對記者時表示:「我們已經準備好和俄羅斯進行雙邊會談。如果俄方拒絕,那美國應該對莫斯科實施更多制裁。」

隔天,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則放話,說普京已經準備好與澤連斯基見面,但前提是必須先完成技術和外交層面的準備;如果最終需要簽協議,烏克蘭簽署代表的合法性問題也得先搞清楚。

俄羅斯方面一直質疑澤連斯基的合法性,認為他的總統任期已經在2024年5月屆滿。烏方則回應說,戰時狀態下無法舉行選舉,但這並不影響澤連斯基的正當性。

拉夫羅夫同時批評澤連斯基,在北約、領土以及俄語政策等核心議題上缺乏彈性,這讓談判難以真正打開局面。

8月22日,川普在白宮公開表示,兩週內他就能看出俄烏雙方的真實態度。如果兩週之後還沒有進展,他可能會採取下一步行動——選項從加碼制裁、調高關稅,到乾脆撤手不管,都在可能清單裡。

美聯社則點評說,這番表態顯示,阿拉斯加峰會一週之後,川普對莫斯科已經流露出一絲不耐與失望。

普京做出讓步 烏克蘭可獲安全保障

在這一輪俄烏和平談判的框架裡,烏克蘭最關心的問題,毫無疑問就是安全保障——尤其是來自西方的軍事支持,涵蓋武器裝備、軍事訓練,以及一個可信的安全防護網。

8月19日,澤連斯基在與川普以及多位歐洲領袖於華盛頓會晤之後表示,針對烏克蘭的安全保障協議,預計在未來10天內就能初步成形。

他透露,美方計劃提供一個規模達到900億美元的軍售方案,由歐洲出資,資金主要用於購買美國的軍機、防空系統等高端裝備。而另一方面,美方也打算採購烏克蘭自產的無人機,這對烏克蘭的軍工產業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不過,川普也在8月19日接受福克斯採訪時再次澄清,美國不會向烏克蘭派遣地面部隊,這一原則即使他卸任後也不會改變。但他話鋒一轉說,如果歐洲願意派兵,美國則會提供協調和支援。

目前,歐洲各國已經在討論建立一支「多國安全部隊」的方案,作為未來和平協議的基礎支撐。8月20日,北約32國防長舉行了一次視訊會議,專門討論可能提供給烏克蘭的安全保障,焦點集中在如何在軍事上確保未來的和平協議不會淪為紙上談兵,防止俄羅斯日後再次動武。

澤連斯基在同一天公開表示,烏克蘭預計在未來7到10天內,搞清楚西方國家到底能給出多接近「北約第五條款」的安全承諾。

根據彭博社的報導,安全保障協議有望在一週內敲定,歐洲內部甚至已經在討論派遣英國、法國以及其他大約十個國家的部隊進駐烏克蘭的可能性。

8月24日,美國副總統JD·萬斯接受NBC節目《與媒體見面》專訪時透露,普京已經在多個關鍵問題上做出讓步,其中就包括同意烏克蘭獲得安全保障,以避免未來再遭入侵。萬斯強調,雖然俄羅斯還沒有做出所有必要的妥協,但「和平談判正在取得進展」。

看完今天的分析,你怎麼看?

你覺得這場戰爭,會隨著談判一步步走向停火與和解,還是會因為各方暗流交織,隨時翻盤?留言告訴我你的判斷,讓我們一起持續關注這場牽動世界格局的大棋局。

——《紀元焦點》製作組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8-27 11:19 | 修改:2025-08-27 11:19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