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6日訊】(記者林達編譯報導)如果你發現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可能在騙我們,那該怎麼辦?這並不完全是危言聳聽。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新研究警告說,天文學家目前使用的模型存在明顯錯誤,可能導致嚴重誤解韋伯望遠鏡的大部分關於系外行星的數據。
在9月15日的《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雜誌上發表的這項新研究中,哈佛及麻省理工(MIT)的天文學家表示,科學家目前解釋來自韋伯望遠鏡的海量數據的方式可能不準確——甚至分辨不出某個系外行星是否宜居。
研究人員在其研究中確定,目前用於推測光子如何通過某種材料的理論模型「無法匹配韋伯望遠鏡數據的精準度」。MIT行星科學研究生普拉傑瓦‧爾尼勞拉 (Prajwal Niraula)在大學發布的新聞稿中這樣說。
MIT助理教授兼研究聯合負責人朱利安‧德‧威特(Julien de Wit)針對韋伯望遠鏡數據的不同詮釋之間的差異,他舉例解釋說,「像水這樣的化合物,其存在於環境中的比例是5%還是25%,在科學上有顯著差異,然而目前的模型卻無法區分它們。」
威特指出,科學家們目前用於詮釋韋伯望遠鏡數據的模型,也是曾被用於哈勃望遠鏡數據的模型,總的來說「尚堪使用」。然而,為了更準確地解密系外行星大氣構成等重要數據,科學家需要對模型進行重大更新。
「現在我們有了韋伯望遠鏡更高水平的精確數據」,威特說,「舊有對數據的詮釋過程會阻止我們捕捉到重要的細微之處,例如那些決定行星是否宜居的數據細節。」
為此,研究人員將八個類似韋伯望遠鏡精確度的行星模擬數據輸入現有模型,以了解現有模型對其分析詮釋的準確度。他們發現,理論模型「對行星大氣層的特性進行的預測範圍很大」,並且無法區分大氣溫度為 300 k或600k的兩顆行星。
參與這項研究的研究生尼勞拉(Niraula)說:「如果我們能完美了解光和物質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我們就能做很多事情。我們對地球的狀況非常了解,但一旦轉移到不同類型的行星大氣層,情況就會發生變化。面對質量越來越高的大量數據,錯誤詮釋的風險就會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