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23年04月26日訊】(大紀元專欄作家Rick Fisher撰文/唐雲舒編譯)在7年前就發出開發新型導彈預警、並在今年2月8日的閱兵式上展示導彈發射車(TEL)後,朝鮮於4月13日首次成功試射「火星-18」(Hwasong-18)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ICBM)。
4月14日,朝鮮官媒發布了展示「火星-18」發射過程,以及獨裁者金正恩(Kim Jong-un)與女兒現場觀摩的宣傳圖片和視頻。與此同時,金正恩很可能在向導彈技術的真正提供者致敬。
4月15日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CASIC)向朝鮮轉讓旗下三江特車公司(湖北三江航天萬山特種車輛有限公司)生產的16輪導彈發射車的11周年紀念日。該消息是朝鮮官方在慶祝該國第一位共產主義獨裁者金日成(Kim Il Sung)生日的閱兵式上披露的。
事實上,在導彈發射車移交後的10年裡,中共對於其持續提供大量技術、協助朝鮮發展核導彈計劃的行為,幾乎是毫不掩飾。
在2017年4月15日的閱兵式上,朝鮮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一款導彈發射車展示了全尺寸的「火星-18」冷發射筒模型。[註:冷發射是指導彈在發射筒內、藉助輔助動力彈射到半空,導彈發動機在空中點火。] 當時,這款基於中國重汽集團(Chinese Sinotruk)卡車、並通過2013年「共同生產計劃」製造的導彈發射車,搭載著一枚中程固體燃料彈道導彈模型。該導彈看起來像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早期開發的932英里射程「東風-21」(DF-21)彈道導彈。
在那次閱兵式上,還有一輛基於中國重汽集團卡車製造的導彈發射車搭載朝鮮的「北極星一號」(KN-11)新型固體燃料潛射彈道導彈。此前,在朝鮮於2015年10月10日舉行的閱兵式上,一輛車體較小、基於中國重汽集團卡車製造的導彈發射車,被用於展示一枚直徑為300毫米的新型精確制導火箭炮。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還有兩款三江導彈發射車:一款是在2018年2月2日朝鮮閱兵式上亮相的18輪車,搭載「火星-15」(Hwasong-15)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另一款是在2020年10月10日朝鮮閱兵式上亮相的22輪車,這是全球最大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車,搭載「火星-17」(Hwasong-17)液體燃料導彈。
搭載最新款「火星-18」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的是三江18輪導彈發射車。
分析師一直認為,要製造(上述)導彈發射車,中國航天科工旗下的三江集團必須對所攜帶的導彈有深入的了解,這表明,該公司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CASC)很可能深度參與了朝鮮的液體和固體燃料導彈開發項目。
在其於2021年10月舉辦的首次軍事技術展期間,平壤透露其有一枚幾乎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東風-17高超音速彈道導彈」(DF-17)一模一樣的導彈。很明顯,中共並不在乎外界知不知道其參與了朝鮮核導彈計劃。
分析師兼三維圖像藝術家內森‧亨特(Nathan J. Hunt)在根據朝鮮披露的圖片和視頻進行的早期分析中估計,採用了三級火箭配置的「火星-18」,其一級箭體直徑為2.21米。
如果「火星-18」是基於中國固體燃料導彈開發的,那它有可能採用了兩款中國導彈的開發技術:一款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射程為8,000英里的「東風-41型」(DF-41)洲際彈道導彈,其直徑據估計為2.28米;另一款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直徑為2.2米的「快舟11號」(Kuaizhou-11)運載火箭,目前為中共的太空運載火箭。更甚的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曾經為巴基斯坦製造了幾乎整枚大型固體燃料彈道導彈,並舉辦欺詐性演習障人耳目;因此,該公司也可以輕易地通過欺騙活動、幫助朝鮮開發基於「快舟11號」技術的「火星-18」。
顯而易見,即使不是複製東風-41或者中共解放軍火箭軍尚未部署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同等導彈,「火星-18」的級別也不次於這兩款導彈。
據稱(主要是中共方面),東風-41有攜帶多達10枚彈頭的潛力;由此可以推斷,「火星-18」最終會有類似的能力。
金正恩在2021年1月提交給朝鮮勞動黨第八次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中說,朝鮮「完善多彈頭火箭制導技術的研究」已進入「最後階段」。這意味著,「火星-17」可能攜帶多個較大的彈頭。
還有,朝鮮於今年3月28日透露,該國已經開發出新款小型通用戰術核彈頭,用於8枚短程彈道導彈、陸地攻擊巡航導彈和水下無人運載系統,「火星-18」小型多彈頭系統也可能是基於這種小型核彈頭開發的。
和「火星-15」和「火星-17」相比,「火星-18」具有速度上的優勢。前兩款導彈採用液體燃料,添加燃料相對費時,這會削弱其攻擊能力。「火星-18」則採用固體燃料,使得其在運出存放地後的幾分鐘內就可以做好攻擊準備,從而能夠進行有效的突襲式核攻擊。
「火星-18」還可以進一步發展成太空快速發射工具,使得朝鮮可以在中共協助下建造監控衛星群,進而使其核導彈能夠持續瞄準目標。
此外,「火星-18」還可以發展成有效的「反衛星武器」,能夠攻擊美國關鍵性的「中地球軌道」(MEO)衛星,例如全球定位衛星(GPS)系統。
中共很可能從21世紀初就開始幫助朝鮮發展核武能力。其目的首先是嚇阻美國,使其不敢輕易對平壤獨裁政權發動大規模攻擊;其次是讓平壤成為其「流氓」代理人,通過製造核危機來分散美國的軍事資源,從而使中共可以有機會入侵台灣。
不過,由於朝鮮也向伊朗和巴基斯坦販賣核技術及導彈技術,該國現在可以出售各種類型的核導彈,如短程戰術導彈、中程導彈、高超音速滑翔彈(HGV),以及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應有盡有。
但最令人困惑的是,對於朝鮮獲得發動核威脅能力進程中、中共所扮演的全方位角色,美國卻一直不願揭露。回顧歷史,美國曾在1969年把中共從蘇聯的核威脅中解救出來,隨後又努力說服韓國、令其放棄了核武器發展計劃。
更令人氣憤的是,在中共快速擴充核武器(計劃到2030年代初核彈頭部署從3000枚增加到4000枚)之際,拜登政府卻拒絕增強美國的核力量、還在遵守美俄2010年簽署的《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ART),即最多部署1550枚核彈頭。而俄羅斯已於今年2月21日宣布暫停執行該條約。
如果中共和俄羅斯在核武項目上合作、針對美國(兩國在導彈防禦方面不斷加強合作,早已表露出這一意圖),那麼,中共、俄羅斯和朝鮮的總體核力量就有可能壓倒美國,使美國人容易遭受核威脅,或者遭受首次大規模核武攻擊。
美國有可能失去回補因遵守《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 而減少的彈頭、部署新彈頭、重建地區核武力量,以及致力於建立真正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的機會。
作者簡介:
里克‧費希爾(Rick Fisher)是國際評估和戰略中心的高級研究員。
原文:North Korea’s ‘DF-41’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所表達的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