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0日訊】中國經濟風衰敝,拖欠企業帳款是其中一個突出問題。嚴重到什麼程度呢?且先看中南海的反應: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要下決心從根本上解決企業帳款拖欠問題」;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堅決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解決政府拖欠企業帳款問題」;9月20日,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清理拖欠企業帳款專項行動方案》,要開展新一輪的清理。
中南海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申,說明兩點:(一)問題已經迴避不了、掩蓋不住;(二)政策空轉,難以落地。而歸根到底,就是不能「下決心」。為什麼呢?因為拖欠企業帳款的大戶,恰恰是政府,可政府財政卻自身難保。
據中共財政部數據:1-8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1,796億元(同比增長10%),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71,382億元(同比增長3.8%),收支缺口19,586億元;1-8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33,974億元(同比下降15%),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57,218億元(同比下降21.7%),收支缺口23,244億元;兩者合計,收支缺口42,830億元。
這是全國數據。如果專論地方,數據就更加難看了:1-8月累計,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支缺口66,727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缺口24,442億元,合計收支缺口91,169億元。
地方政府缺錢怎麼辦?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這還是小頭。大頭則是拖欠企業帳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治理企業帳款拖欠」課題組的一份報告指出:政府部門(及下屬城投平台企業)是主要拖欠主體。當前地方政府拖欠問題加重,損害了政務誠信,挫傷了企業信心,阻塞了經濟循環,治理政府拖欠複雜艱巨。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不過,在中共治下,就是另一回事了。政府任性慣了,政治挂帥,「一定要算大帳、算長遠帳」,好大喜功;在「有為政府」的旗幟下,大搞「生產建設財政」,地方拼政績多上面子工程,蔑視經濟合理性,不顧償還能力、財力缺口,過度舉債投資,監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由此形成巨額債務,形成 「拖欠鏈」。
怎麼解決呢?有錢就還一點,沒錢就不還;迫於壓力就還一點,沒有大壓力的能拖就拖,能不還就不還。最終產生的窟窿呢?權當「交學費」,全民買單(突出的一個案例:2000時代四大國有銀行剝離不良貸款輕鬆上市)。
所以,雖然中南海口號喊的非常響,也搞過多輪清理拖欠企業帳款專項行動,但效果寥寥。就拿今年來說,企業尤其是民企反映強烈,高層多次表態,地方清欠帳款工作也一直在進行,但據南都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包括山東、陝西、山西、遼寧、內蒙古等省份已公布最新的清欠進展,規模僅幾十億元。這簡直就是個笑話。
根據中國銀行研究院2022年8月的一份報告,估計全國逾期帳款金額在6.7萬億元以上,有效清理拖欠帳款對於中小企業紓困將幫助巨大。
中共政策規定(2020 年國務院《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機關、事業單位向中小企業採購貨物、服務後,帳期一般不應超30 天,最長不得超過 60 天。然而,現實中都淪為空話。
2021 年,廣東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對當地中小企業帳款問題進行問卷調查,反映國內業務平均帳期在 30 天以下的企業占比僅有 11.87%,約 2/3 的企業(65.26%)超過 60 天,其中甚至有 9.32%的企業表示超過半年。從與國際業務的對比來看,受訪企業國際業務中平均帳期為 30 天以下的(36.36%)企業以及 30-60 天的企業(35.06%)占比合計超過七成, 而平均帳期超過 90 天的占比不足 8%,大大短於國內業務帳期。
再看一個近期數據。今年1-7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帳款平均回收期為63.6天,同比增加6.3天,其中私營工業企業應收帳款平均回收期長達64.1天,都處歷史高位。
國內外經商環境的優劣一目了然。而造成國內經商環境惡劣的罪魁禍首,就是中共本身,尤其是它的各級地方政府。中南海再怎麼喊清理拖欠企業帳款,基本上是光打雷不下雨。
這裡還要指出的是,2018年中南海就部署了一輪清理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帳款專項行動。官方宣布,到2020年年底已經累計清償政府部門和國有大型企業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逾期欠款8,500多億;同時,相繼出台《政府投資條例》《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說是「為治理拖欠問題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此外,建立了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登記(投訴)平台。
看起來不少出工,可起到了什麼效果呢?拖欠企業帳款依然嚴重,甚至更嚴重了。以至於新總理李強,不得不開展新一輪的清理專項行動,要求:(1)省級政府要對本地區清欠工作負總責,抓緊解決政府拖欠企業帳款問題,解開企業之間相互拖欠的「連環套」;(2)央企國企要帶頭償還;(3)突出實質性清償,不搞「花式清理」。
這說明以往清理專項行動的貓膩,中南海不是不清楚。既然清楚,為什麼解決不了呢?因為中南海既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
事實上,債務問題一直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老大難」。1991年,朱鎔基入京當副總理主持經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解決「三角債」問題(1991年中國GDP總量為2萬億元,全國三角債累計達3000億左右)。2013年,李克強接替溫家寶當總理,面對的是政府債務高企,16個省區接近破產。2023年,27個省區接近破產,李強接盤。
由此可見,拖欠企業帳款嚴重,債務問題長期不能解決,今日中國經濟風雨飄搖,根子很深,都在中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