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發現的首顆棕矮星給科學家帶來驚喜

【2024年10月20日訊】(記者李言編譯報導)1995年,天文學家首次確認發現棕矮星(也叫褐矮星),這是一種介於恆星與行星之間的天體,質量比恆星小,但比行星大。然而,30年後的今天,研究人員發現這並非其全貌。

研究人員重新檢視了這顆棕矮星,發現它實際上並非單一的棕矮星,而是兩顆彼此驚人相近的棕矮星,它們圍繞著一顆小恆星運行。這一發現記錄在兩項使用智利和夏威夷望遠鏡進行的新研究中。

這兩顆棕矮星在一個雙星系統中通過引力相互鎖定,這是恆星中常見的一種排列方式。因此,三十年前被命名為Gliese 229B的棕矮星現在被命名為Gliese 229Ba,它的質量是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的38倍,另一顆新發現的棕矮星則被命名爲Gliese 229Bb,質量是木星的34倍。

正是質量問題幫助研究人員發現了另一顆棕矮星的存在。

這項研究報告於週三(10月16日)發表在《天體物理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

它們位於距離我們太陽系19光年遠的天兔座(Lepus),相對於宇宙中其它天體來說,離我們較近。光年是光在一年內行進的距離,約為5.9兆英里(9.5兆公里)。

雙棕矮星非常罕見。這兩顆棕矮星每12天互相繞行一次,它們之間的距離僅為地球與月球之間距離的16倍。

兩顆棕矮星

棕矮星既不是恆星也不是行星,而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天體。這項研究主要作者、加州理工學院物理、數學和天文學系研究生薩姆‧懷特布克(Sam Whitebook)說,「棕矮星是一種填補行星與恆星之間空白的天體。它們的正式定義是能夠燃燒一種重氫形式(稱為氘,非最常見的氫基本形式)的天體。」

「因為它們無法融合氫,所以無法點燃爲大多數恆星提供能量的融合通道。這使得它們在冷卻過程中僅發出微弱的光。」

然而,當研究人員發現Gliese 229B的質量大約是木星的71倍之後,他們意識到它的「異常」。

「這樣的情況毫無道理,因為這種質量的物體應該比Gliese 229B明亮得多。」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家、發表於《天體物理期刊》研究之一首席作者Jerry Xuan表示,「事實上,一些模型預測質量超過70個木星質量的物體會融合氫並成為恆星,但在這裡顯然並沒有發生這種情況。」

藉助新的觀測結果,研究人員辨識出兩顆獨立的棕矮星。它們圍繞著一種稱為紅矮星的恆星運行,這顆恆星的質量大約是我們太陽的60%。雖然這兩個棕矮星的質量都超過木星,但由於它們的密度更高,直徑實際上小於這顆氣體巨行星。

(本文參考了路透社報導)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