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薛明珠聖荷西報導】11月13日(週三)晚,非營利組織「美國轉折點」(Turning Point USA),在聖荷西州立大學舉辦演講會,聚焦跨性別議程對兒童造成的不可逆傷害,並邀請前變性者克洛伊·科爾(Chloe Cole)分享其親身經歷。
科爾在12歲時認為自己是跨性別者,並於13歲向父母出櫃。同年,她開始服用青春期阻滯劑,並接受睪丸激素治療。15歲時,她進行了雙乳切除手術。然而,不到一年,她便後悔自己做出的決定,當時她只有16歲。
在演講中,她強調變性並不一定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反而會加劇身心的痛苦。她特別批評針對兒童的跨性別宣傳,認為這種宣傳會毀掉孩子們一生的健康,毀掉了他們寶貴的童年時光。她希望她的故事被聽到,不希望同樣的事發生在其他孩子身上。
現代文化容易令人迷失
克洛伊·科爾表示,現代文化與祖輩時代截然不同,如今的文化充斥著自私、享樂和混亂,缺乏堅定的信念與支柱。我們被灌輸以自我為核心的理念,但這種脆弱的思維方式,讓年輕人迷失方向,無法找到生活的真正意義。他們要麼被動等待改變,要麼在尋找生命意義的過程中傷害自己。
變性手術殘害青少年
在演講時,科爾說,性別焦慮的痛苦是真實的,通常伴隨抑鬱、焦慮或人格障礙,甚至與童年創傷、性侵或虐待經歷密切相關。這些困境讓他們感到迷失,渴望重新塑造身分與生活意義。在校園或網絡上的跨性別社群中,他們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慰藉和認同感。
科爾表示,不幸的是,當今的醫療系統無視家長的意見,大力推動孩子走向變性之路。醫生、治療師和社區輔導員,對她的父母施加壓力,滿口謊言,操控一切,最終迫使她的父母不得不接受她進行變性治療。
科爾表示,變性手術的恢復過程極其艱難,不僅讓人身體疲憊,心理上的痛苦更是遠超身體的疼痛。然而,醫生從未提及手術可能帶來的後悔或傷痛,甚至向她的父母保證不會出現這些問題。這些治療被包裝得極具吸引力,但只有經歷了不可逆轉的手術後,人們才會意識到真相,最終選擇停止轉變。
她曾以為跨性別會帶來幸福,但那只是短暫的滿足。後來她才明白,作為未成年人,她無法真正同意失去健康器官、青春期發育,和未來的生育能力。她感到自己被醫生和整個醫療體系深深背叛。
而且,當科爾停止變性並回去找他們時,他們就不再理她了,甚至不願面對他們自己的錯誤。科爾說:「我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被毀掉的舊玩具,而他們早已轉向下一個目標。」
回歸信仰 心靈解脫
無論變性還是後來的悔悟,科爾都感到內心的痛苦無法回避。她說:「我的內心深處仍有一種空虛感,有一些未解的問題,甚至連我自己都無法完全說清。這種從小時候起就存在的深深痛楚,讓我無法忽視。」「我以為自己生來帶著罪孽,必須用餘生償還,才能獲得寬恕,或才會有價值;我認為生命除了痛苦,別無意義。」所以,她決定將自己的創傷,轉化為更有意義的行動,到處去分享自己的警示故事。
然而,真正讓科爾找到心靈慰籍的是信仰。在演講中,她感謝基督徒的無條件接納與支持,是他們讓她感受到歸屬感,並幫助她走向了醒悟。他們讓她明白自己是神的孩子,而過往的困難,正是為了讓她承擔現在的使命——將自己的經歷和知識,分享給需要幫助的人。她擺脫了「主觀現實」的束縛,放下自我中心後,迎來了更加自由,且充滿活力的人生。
華人:希望孩子不要過早作變性決定
科爾的演講結束後進入問答環節,多位聽眾排隊,熱情提問,並感謝她的分享。其中兩位華人女士格外引人注目,一位邀請科爾到她熟識的多所華人教堂進行演講,另一位華人媽媽郝晨曦則敞開心扉,分享了自己的現況。
在會議上,郝女士難過地表示,她唯一的孩子最近稱自己是跨性別者,並在今年的六年級時,在學校進行了「性別轉換」,而父母卻毫不知情。當她發現後,與女兒交談,還被女兒稱為「恐跨者」,這讓她感到很痛心。
她說,剛得知這件事時,她非常難過,感覺整個世界都要塌了。她上網進行了大量研究,但令她震驚的是,Google前幾頁的內容,全都是支持跨性別的觀點,幾乎找不到其它的聲音。
她感謝科爾的勇敢發聲,她曾以為自己孤立無援,在黑暗中摸索;但找到這個社群後,內心充滿感激。她希望女兒能聽到科爾的故事。
就在當天,一名社工來家裡訪問了郝女士的女兒,並支持女兒的身分認同,甚至表示「只有你最了解自己」。這讓郝女士感到無助。郝女士將女兒轉到私立學校後,仍遭教師舉報,認為她不認同女兒的性別認同,就是「暴力」。
郝女士深愛自己的女兒,但也感到迷茫,不確定該如何幫助她。她努力嘗試,以不同的方式與女兒溝通,希望讓女兒明白,父母無條件地愛她、支持她。然而,她希望女兒在成年後,對變性有充分的了解與認識後,再做決定。目前,她正在尋找合適的心理諮商師,協助女兒探討與身分認同相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