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影響浮現 美西港口貨船抵達量減少

【2025年05月09日訊】(記者Kimberly Hayek報導/張純之編譯)美國最繁忙的貨櫃港口——洛杉磯港,預期今年的貨櫃運輸量將較去年下滑,目前數據已開始反映出這一趨勢。專家憂心,這可能導致裁員潮。

南加州海事交易所(Marine Exchange of Southern California)記錄南加州港口的船舶進出情況。該機構執行長基特‧盧蒂特(Capt. Kit Louttit)表示,5月的前五天,洛杉磯港與鄰近的長灘港共接收了22艘船,遠低於正常的28.5艘。而接下來三天預計只有9艘船抵達,正常則應有17艘。

盧蒂特在5月6日的電子郵件中告訴大紀元:「如果船舶抵達數量下降,港口、海運體系以及陸運(卡車與火車)系統將出現產能過剩,這可能導致企業業務量減少與個人失業。」

數據也顯示,今年1月,每日平均有58.9艘船進入長灘港和洛杉磯港,4月平均每天為54.8艘,而到了5月6日,降至僅41艘。

港口設備製造商泰勒機械公司( Taylor Machine Works)總裁兼營運長羅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承認目前存在不確定性,並指出美國關稅問題已成為公司關注焦點。

泰勒在接受長灘港執行長馬里奧‧科爾德羅(Mario Cordero)採訪時表示,川普政府的關稅立場可能有其正當考量,公司將觀望其後續影響。科爾德羅則持樂觀態度。他說:「我傾向於相信,當美中雙方達成共識時,我們將再次迎來進口貨物量激增。」

儘管泰勒機械公司是美國製造商,但泰勒表示,該公司仍依賴來自歐洲的零組件,如車軸、變速箱與引擎,若無法達成貿易協議,將會帶來衝擊。

洛杉磯港執行長吉恩‧塞羅卡(Gene Seroka)對於預期中的貨運下降早已發出警訊,並將此歸因於關稅問題。他預測短期內不會出現大規模裁員。

塞羅卡在4月24日的洛杉磯港務委員會會議上表示:「我預測兩週內船舶抵達量將下降35%,因為主要零售商與製造商已全面停止從中國進貨,來自東南亞的貨運量也遠低於正常水準。」

實際上,今年3月的數據已開始顯示放緩的跡象,因為出口貨櫃數量較2024年減少了15%,進口貨物量僅比去年增加了1.6%。

塞羅卡在4月11日表示,許多進口商已提前備貨,隨著價格上漲,消費者對多數購買也會三思。他預估,2025年下半年,港口的總貨運量可能因關稅問題而下降至少10%,來自中國的貿易量將在關稅維持期間持續疲弱。

根據洛杉磯縣經濟發展公司4月的報告,關稅可能「大幅減少港口活動,對經濟與就業造成負面衝擊」。

全國零售聯合會與 Hackett Associates 於4月9日發布的「全球港口追蹤報告」則預測,2025年,美國貨櫃港口吞吐量可能淨下降15%以上,原因包括關稅與消費需求下降。

川普總統實施的關稅政策,旨在縮小貿易逆差、推動美國製造回流,並為稅改籌資。◇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5-09 14:57 | 修改:2025-05-09 14:57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