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療法的奧秘:—-讓身體自愈

專訪灣區脊椎神經名醫莊錦鎮

記者/郭簡

你是否常常肩頸僵硬、腰痠背痛?或者總是睡不好、情緒煩躁,卻找不到明確因?灣區資深脊椎神經醫師莊錦鎮指出,這些狀況可能都和你的「脊椎」有關。脊椎是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的主幹線,連接大腦和全身器官,掌控著身體各個系統的運作,只要哪一節脊椎出問題,就可能影響相對應的神經,產生疼痛、麻木、甚至內臟功能失調。

從「耳聾改善」誕生的療法

你知道嗎?脊椎療法(Chiropractic)是美國人發明的!這門醫學誕生於1895年,創始人是Palmer醫師。當年,他遇到一位耳聾的黑人患者,在為他調整脊椎後,患者竟恢復了部分聽力。這個神奇的現象讓Palmer深感興趣,進而展開研究,從而創立了第一所脊椎醫學院,並向美國國會申請立案,逐步建立起這套以「手法調整」為主的自然療法。其實早在幾千年前,中國、希臘、羅馬等地的傳統醫術中,也有類似的推拿或整骨技術。Palmer可說是把這些經驗做了系統化、科學化,推而廣之成為現代脊椎神經醫學。

為何脊椎如此重要?

莊醫師解釋說,人類胚胎在發育初期,最先形成的器官不是心臟或肺,而是大腦和脊椎。也就是說,脊椎早已被設計為人體「中控系統」的一部分。從生理結構上來說,脊椎是神經系統的「中樞護城河」。人的脊髓從腦幹延伸而下,通過33節椎骨層層包裹保護,從這裡分支出數以百計的神經線,分別控制著我們的肌肉活動、內臟功能、免疫反應,甚至情緒與睡眠。當脊椎發生錯位、歪斜,或椎間盤突出時,會壓迫到周圍神經,影響訊號傳導。這時,身體各部位可能會出現:

肩頸痠痛、下背痛、坐骨神經痛
頭痛、暈眩、手腳發麻
胃脹氣、便秘、失眠、情緒不穩
自律神經失調、高血壓等慢性問題
「許多人表面看起來沒病,其實身體早已處於『亞健康』狀態,源頭就在脊椎。」莊醫師強調。

讓身體自己修復

脊椎療法最特別的地方是——不靠藥、也不動刀。它的核心理念是:「身體有能力自我療癒,只要你給它正確的環境。」這個觀念與古老東方醫學「治未病」的理念不謀而合。脊椎療法主張透過定期檢查與手法調整,配合飲食、運動與良好睡眠,協助身體回復正確姿勢與神經傳導功能,讓免疫力與內分泌系統自然恢復平衡。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曾說:「未來的醫生不再開藥,而是教育人們如何保健、了解人體架構,並預防疾病。」這句話正好呼應了脊椎療法的精神。

預防勝於治療

現代人長時間坐辦公桌、低頭滑手機,姿勢不良早已成為文明病的溫床。莊錦鎮醫師提醒大家,不要等到痛了、病了才想到要去治療。「脊椎保健,應該像洗牙一樣,形成一種生活習慣。」如果你經常有身體不適,卻總檢查不出明確病因,不妨從「脊椎」這條中樞之路,開始重新認識你的身體。預防醫學的第一步,就從調整姿勢、重視脊椎健康做起。

諮詢電話(510)465-7982

發佈:2025-07-01 12:47 | 修改:2025-07-01 13:03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