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音時刻】中共最怕什麼?王毅曝黨國機密

【2025年07月05日訊】今日焦點:王毅閉門會談意外洩密!中共最害怕的事曝光了?人民幣想要國際化?專家曝其死穴,直言不可能;學者歸國,黨媒出面護航,背後真相耐人尋味。

王毅閉門會談意外洩密!中共最害怕的事曝光了?

7月2日,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出訪歐洲,但一場閉門會議中,透露出一件,被中共視為絕密的事情。

據《南華早報》報導,有知情人士透露,王毅在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會面時宣稱,北京無法承受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失敗的後果,因為那將意味著,美國會把戰略重心完全轉向中共。

王毅的言論與中共公開宣稱的完全不同,證實了歐盟對北京在俄烏戰爭立場上的猜測,引發歐盟官員的高度關注。

王毅的本意或許不是為了洩漏北京的真實意圖。報導說,王毅和卡拉斯的會談長達四個小時。一開始,王毅試圖給卡拉斯上一堂現實政治課,他在說到北京相信,美國很快會將全部注意力轉向東方時,透露出北京真實的戰略思維。這等於承認了,在俄烏戰爭中,中共並非中立,而是站隊俄羅斯的事實。

有部分歐盟官員認為,王毅的這番表態坐實了北京「拖長戰爭」的戰略企圖,中共希望借用俄烏戰爭,來牽制美國的注意力,從而延緩中美直接攤牌的時間。

實際上,持續三年的俄烏戰爭是中歐之間最大的摩擦點之一。長期以來,歐盟批評北京,為俄羅斯提供軍民兩用物品。

對於這一指控,北京當局是否認的,它稱自己是和平的締造者。不過,中共從未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事提出批評,且一如既往地與俄羅斯保持密切的外交與經濟聯繫。

另外,北京為了報復美國的高額關稅,加強對稀土磁鐵的出口限制,歐洲受到了波及,一些公司停產。對此,歐盟官員十分不滿,本以為在這次會晤中,王毅會帶來解決方案。但消息人士說,王毅對稀土的反應是「不屑一顧」,沒有給出任何關於危機結構性解決方案的保證。

對於北京的冷淡,歐盟官員很是吃驚。有分析認為,北京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擔心歐盟跟著美國走,到時,中共會被徹底孤立。

但實際上,中歐經貿問題存在很多的爭端和分歧,目前雙方很難有妥協空間。這次王毅出訪歐洲,就是想要修補與歐洲的關係。但從傳出的消息來看,王毅此行是失敗的。

在會晤前,卡拉斯就尖銳地點明了中共「既要又要」的意圖。她稱,中共「一方面助長在歐洲的俄烏戰爭,一方面又尋求與歐洲建立更緊密的關係。」這怎麼可能呢?想要與歐洲建立關係,北京當局就必須先處理矛盾。

卡拉斯還嚴厲地指出,中國企業除了為俄羅斯的侵略提供了救援,還發動網路攻擊,干預歐洲國家民主政治,並推行不公平的貿易。這些做法損害了歐洲的安全和就業。她直言,中共並非歐洲的對手,但在安全問題上,中歐的關係會越發緊張。

人民幣想要國際化?專家曝其死穴 直言不可能

為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6月27日,上海期貨交易所發布國際化草案,公開徵求意見,提出擬對現行業務規則進行系統性國際化改造,全面引入境外參與者 全程參與境內期貨市場。

交易所稱,這項舉措將實現多個目標,有助於提升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吸引力,與美元競爭國際貨幣地位。

就在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等機構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辦「中南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及合作研討會」,這項活動的目的是持續深化中南經貿,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但問題是,這些措施真的能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嗎?

對此,台灣資深政經評論家吳嘉隆告訴大紀元,中共就是自我陶醉,自我感覺良好。他說,「人民幣國際化的真正挑戰是外匯交易要自由化,中共做不到。它管制貨幣,不能像美元、英鎊、日元,在外匯市場自由交易。如果能夠自由交易,估計很多中國老百姓會拿人民幣去換美元,就等於資金外流,所以它才要管制人民幣。」

吳嘉隆表示,假設外商拿著人民幣進入中國,他們可能會去債券市場買公債。但問題是,中國的債券市場沒有現代化的信用評級機制。比如,美國有像穆迪、標普500這樣的債券評級公司,對各種債券去分級,中國有嗎?沒有。連基本的信用都沒有,要怎麼玩?

那人民幣究竟要如何做,才能夠推進國際化呢?吳嘉隆稱,首先就是要解除資本管制。他解釋,中共對外匯交易的限制嚴苛。外資進來中國,很容易將外匯換成人民幣;但外資想要離開,人民幣是很難換成外匯的,因為中共對外匯的管制是很嚴的。另外,想要人民幣國際化,就要建立一個現代化的債券市場。目前人民幣不具備這兩個條件,想要國際化是不可能的。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週四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被問到對「北京希望人民幣充當儲備貨幣」的看法時,他說,這怎麼可能?人民幣都不能兌換,如何成為儲備貨幣呢?

貝森特進一步指出,一個幣種想要獲得全球儲備貨幣地位,就必須滿足一個條件,那就是「可以自由兌換」,但在中國是做不到這一點的。他解釋,中國有14億人,他們都想把錢匯出中國。但他們受到資本限制,做不到。他強調,「能夠自由兌換」是人民幣成為全球儲備貨幣的關鍵條件。

海歸學者歸國 黨媒出面護航 背後真相耐人尋味

近日,70歲的美籍華裔數學家張益唐加盟中山大學。消息傳出,在中國引發巨大爭議,包括間諜論、養老論等層出不窮。

在輿論的壓力下,中共黨媒不得不出面「闢謠」。《人民日報》在7月3日發表評論文章。文中指出,現在針對海歸人才的四種言論,包括回國養老「摘桃」論:回國人才「二流」論;出國留學「原罪」論;以及內外人才「對立」論,都是奇談怪論。

在這裡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張益唐,他1955年出生,自幼在中共政治運動中失學,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本科畢業後,在北大讀研。1980年代赴美讀書。2016年加入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擔任數學系終身教授。2025年6月,他舉家搬遷回國,全職加盟中山大學,在中山大學香港高等研究院任教。

對於張益唐回國一事,加拿大華裔作家盛雪對大紀元說,張益唐在美國取得了成就,回國可能是因為有中國人要報效祖國的情懷。但也有可能是被中共用巨大的利益吸引。但問題是,在中共極端的暴政統治之下,人類的道德淪喪,社會底線不斷地被打破。現在絕大多數人,很難接受中共統治下的這個社會。張益唐在海外生活多年,現在回國,疑點重重。

盛雪表示,早年出國的留學生,多少受到中共的控制,有的人一直接受中共給予的利益。對於這些人來說,中共要他們做什麼,他們是沒有辦法拒絕的。

今年4月,在美中貿易戰白熱化之際,中國珠海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公開說,格力絕不用海歸派,因為「裡面有間諜」。此番言論雖然引發爭議,但也成為小粉紅打人的「棒子」。

另外,習近平的親信陳一新在掌管中共國家安全部後,掀起了一波「抓間諜」的群眾運動。2024年4月29日,陳一新在黨媒發文宣稱,國安部要「反顛覆、反霸權、反分裂、反恐怖、反間諜」,「挖釘子、除內奸」。

對此,旅美資深評論員唐靖遠對大紀元說,不管是中共國安部,還是董明珠的言論,都只是冰山一角。只能說明現在的中國大陸已經形成了一個「盲目排外、反西方政治」的狂熱氛圍。張益唐回國後,很容易淪為中共體制的工具。

旅澳自由主義法學家袁紅冰曾對大紀元表示,中共的海歸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公派,這部分人都有雙重身分,一是海外留學生,另一方面是中共各類間諜機構的線人或特務,他們多與中共特務機構有直接的關係,「他們是中共的自己人」。但對海外留學生的另外一部分,就是自費留學生,中共會抱著一種極端懷疑的態度,回國後要進行內部控制使用,由祕密警察進行監控。

但在中共歷史上的政治運動中,回國的高級人才,很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有的甚至失去了生命。

據中共官媒《科技日報》報導,文革時,中科院131位科學家被打倒,229人被迫害致死。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20世紀50年代從美國歸國的科學家有8人自殺,包括清華大學的周華章、周壽憲,北大的董鐵寶,中科院力學所的林鴻蓀、程世祜,南開大學的陳天池,大連化物所的蕭光琰,蘭州化物所的陳紹澧。

盛雪說,中共一直都是在過河拆橋,過去以花言巧語把很多的海外學者吸引回國,許多人後來都受到了中共殘暴的迫害。現在中共因為國力衰退,又把這類人叫回去站台,給它輸入新鮮血液。應該警醒的是,接下來中共內部會有更激烈的鬥爭,社會層面也會為了爭奪生存空間,鬥得你死我活。對於海歸學者,他們在被利用完之後,有可能成為中共內鬥的犧牲品。

——《佳音時刻》製作組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7-06 08:18 | 修改:2025-07-06 08:18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