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記者薛明珠綜合報導】根據凱薩醫療機構(Kaiser Permanente),近日發表於《糖尿病照護》(Diabetes Care)期刊的一項大型研究,亞太裔青少年若有過重或肥胖問題,罹患前期糖尿病的風險,是白人同齡人的兩倍。研究稱,亞太裔青少年中有27%患有前期糖尿病,而白人青少年僅為12%。
該研究涵蓋近3.8萬名北加州凱薩會員,對象為年齡介於10歲至17歲、BMI超過第85百分位的過重或肥胖青少年,並於2012至2019年間接受糖化血色素(A1c)檢測。若A1c值介於5.7%至6.4%,即被認定為前期糖尿病。
研究也首次針對亞裔細分族群進行分析,發現夏威夷原住民與太平洋島裔青少年,風險最高(32%),其次為南亞裔(31%)、菲律賓裔(28%)、華裔(26%)與越南裔(18%),打破以往醫學研究將亞裔視為單一群體的做法。
研究團隊指出,導致亞裔青少年糖尿病風險升高的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基因、文化習慣、收入水平,及居住環境等多重因素交互作用有關。此外,這項研究也與既有成人研究相呼應。過去已有證據顯示,亞裔成人在BMI尚未達一般肥胖標準時,即可能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因此,美國糖尿病學會在2015年,將亞裔成人的糖尿病篩檢門檻,下調至BMI 23(一般標準為BMI 25)。
另一方面,El Camino Health 華人健康促進計畫(Chinese Health Initiative, CHI)亦指出,糖尿病的成因與甜食無直接關聯,但與肥胖與體重過重密切相關。現代人普遍飲食過量、運動不足,成為糖尿病的高風險群。CHI強調,只要減重5%至7%,並每週累積150分鐘運動(每週5至7次、每次20至30分鐘),即可有效預防糖尿病。
糖尿病早期通常沒有症狀,多數人需透過血液檢查才會察覺。若出現「三多一少」(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等典型症狀時,往往已屬嚴重高血糖狀況。
所謂「前期糖尿病」,是指血糖值已超過正常,但尚未達糖尿病診斷標準。若不及時改善飲食與運動習慣,15%至30%的患者,可能在五年內發展為糖尿病。更重要的是,即使處於前期階段,體內長期高血糖也會傷害微血管,導致視網膜病變、動脈硬化與腎臟病變等問題。
CHI呼籲,預防糖尿病的最佳方式是從日常生活做起,保持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維持健康體重。尤其是在前期糖尿病階段應及早介入,過重者只要減重5%至7%,即可明顯改善血糖、血壓與血脂肪指數。
對已確診的糖尿病患者,建議以高纖維的全穀類食物為主,並諮詢營養師,根據個人健康狀況,設計專屬的飲食計畫,以達到血糖穩定與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