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接觸永久化學物或致孩子出現高血壓

文/George Citroner編譯/趙孜濟

近期研究發現,母親在懷孕期間接觸某些合成化學物質的兒童,青少年時期出現高血壓的可能性更高。

這些化學物質常被稱為「永久性化學物」(forever chemicals),因為它們不易分解,能夠在環境中和人體內長期積累。專家指出,這類物質已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通過食物、水和多種家用產品接觸過。

研究人員發現,母親分娩後血液中某些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的含量越高,其子女在青春期的血壓水平也越高。具體而言,當三種特定PFAS化學物質的含量翻倍時,青少年的血壓百分位排名也上升了1到3個百分位。

「青少年高血壓比大多數人想像的更常見」,北達科他州立大學流行病學副教授、未參與本項研究的阿克沙亞‧斯里坎特‧巴加瓦蘇拉(Akshaya Srikanth Bhagavathula)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現在美國大約每七名青少年中就有一人血壓偏高或已達高血壓水平。」

他警告說,過去二十年這一比例持續上升。「這種增長不僅反映出生活方式的變化,還與壓力、環境暴露和更廣泛的社會因素有關。」

男孩和黑人兒童面臨更高風險

該研究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研究重點關注被用於不粘炊具、防污織物、食品包裝以及個人護理用品中的PFAS,研究揭示了這些物質對不同群體影響存在顯著差異。

研究人員發現,當全氟癸酸(perfluorodecanoic acid)、全氟壬酸(perfluorononanoic acid)和全氟十一酸(perfluoroundecanoic acid)這三種PFAS的含量翻倍時,13至18歲青少年的收縮壓上升了1.4至2.8個百分位,舒張壓上升了1.2至2.5個百分位。

出生於非西班牙裔黑人母親的兒童及男孩在PFAS暴露水平翻倍時,出現高血壓的風險增加了6%到8%。這種效應在男孩中從13歲以後才開始明顯,而女孩則沒有出現類似趨勢。

以往研究顯示,男孩可能對環境污染物更為敏感,這可能是由於體內毒素清除速度較慢、積聚率更高所致。

這項最新研究是在「波士頓出生隊列研究」(Boston Birth Cohort)中進行的,研究對象包括1094名兒童,平均跟蹤時間達12年。研究人員分析了從2001年7月到2024年2月期間例行兒科隨訪中採集的超過13,000次血壓讀數。

研究團隊發現,PFAS可能通過干擾細胞信號通路、誘發氧化應激、改變脂類和葡萄糖代謝,以及增強水和鈉的滯留,從而對血壓產生不良影響。

巴加瓦蘇拉指出,青少年高血壓是血管內皮——即血管壁一層薄薄的細胞層——受損的早期警示。「這會在年輕時期就對心臟和血管造成額外壓力,進而增加未來罹患心臟病、中風和腎臟疾病的風險。」他還強調,青少年時期的高血壓往往會持續到成年期。

「我們的研究表明,胎兒期接觸PFAS與童年後期、尤其是青春期的高血壓有關。」該研究的第一作者、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生李澤宇在新聞稿中表示,「這些永久性化學物可能導致長期甚至潛在有害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往往要在多年後才顯現出來。」

眾所周知,PFAS也會干擾人體激素系統,在青春期打亂正常發育過程。

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兒科心臟病學副教授賈斯汀‧扎卡里亞(Dr. Justin Zachariah)雖未參與本研究,但他指出,常溫可長期保存的加工食品比洗淨的新鮮食物更可能含有PFAS。他呼籲成年人過濾飲用水、更換炊具和衣物等家庭用品,並呼籲廠商在產品標籤上更清晰地標明是否含有PFAS,以便消費者做出明智選擇。

降低孕期接觸至關重要 

「要減少PFAS的接觸,尤其是在懷孕期間和兒童階段,必須通過政策層面的措施限制並逐步淘汰消費品和工業用途中的PFAS,同時加強對水系統中PFAS的監測和監管。」該研究的資深作者、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及哈佛醫學院助理教授張明宇在新聞稿中表示。

然而,個人層面的行動可能還遠遠不夠。

「在男孩和黑人母親所生的孩子中觀察到更強的效應,凸顯了環境風險往往最重壓在已經脆弱的群體身上。」巴加瓦蘇拉說,「我們需要更好的政策來減少孕期PFAS暴露,並應進行前瞻性評估。這不是普通家庭能夠自行解決的問題。」

該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只測量了分娩後一次血液樣本中的PFAS含量,且在青春期階段的血壓記錄次數少於幼兒期。

儘管存在這些限制,巴加瓦蘇拉仍認為這是一項「重要且及時」的研究,為建立孕期PFAS暴露與青少年高血壓之間的聯繫提供了有力證據,尤其突出了對弱勢群體影響的不平等性。

原文:「Prenatal Exposure to 『Forever Chemicals』 Linked to Teen Hypertension」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網站。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韓玉#


var scripts_to_load = [];
var contentObj = document.getElementById(“epoch_socail_span”).parentElement;
var iframes = contentObj.querySelectorAll(“iframe”);
if (hasStorage && localStorage.getItem(“EpochOnetrustActiveGroups”).indexOf(“C0005”) > -1) {
if (iframes.length > 0) {
iframes.forEach(function(iframe) {
var dataSrc = iframe.getAttribute(“data2-src”);
if (dataSrc) {
iframe.setAttribute(“src”, dataSrc);
iframe.removeAttribute(“data2-src”);
}
});
}

var fvIframe = document.querySelector(“.video_fit_container iframe”);
if (fvIframe !== null) {
var srcURL = fvIframe.getAttribute(“data2-src”);
if (srcURL !== null && typeof srcURL !== “undefined” && srcURL.length > 0) {
fvIframe.setAttribute(“src”, srcURL);
fvIframe.removeAttribute(“data2-src”);
}
}
} else {
var atag = ““;
var hint = (encoding === “gb” ? (“(根据用户设置,社交媒体服务已被過濾。要显示内容,请”+ atag +”允许
社交媒体cookie。)”) : (“(根據用戶設置,社交媒体服务已被过滤。要顯示內容,請”+ atag +”允許社交媒体cookie。)”));
if (iframes.length > 0) {
for (var i = 0; i 0) {
for (var i = 0; i < tweets.length; i++) {
var iTa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
iTag.innerHTML = hint;
tweets[i].appendChild(iTag);
}
}
var fvIframe = document.querySelector(".video_fit_container iframe");
if (fvIframe !== null) {
var iTag = document.createElement("i");
iTag.innerHTML = hint;
var parent = fvIframe.parentElement.parentNode;
if (parent) {
parent.insertBefore(iTag, fvIframe.parentElement.nextSibling);
}
}
}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7-18 01:38 | 修改:2025-07-18 01:38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