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2日訊】(記者李思齊、駱亞採訪報導)中國花巨資打造的5G網絡,於2025年年底將在農村達到95%的覆蓋率,但近期明確了要發展衛星互聯網。戰略專家分析:中共官方一頭熱對5G投巨資,但5G有短板,晶片限制和市場需求都在制約5G發展,即便轉向衛星通訊,仍受晶片制裁及封鎖的制約。
萬億投資5G打水漂?
自2019年6月6日起,中國的5G商用牌照正式發放,進入所謂的5G時代。截止2025年1月,中國的5G基站總數已突破400萬座,占全球總量60%以上,即便是農村地區,年底的覆蓋率也將達95%。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4月末,中國國5G基站總數達443.9萬個,是美國總數的三倍以上。
為此,中共花費不小的代價。三大運營商累計投資逾1.8萬億元,形成世界上最大的5G獨立組網(SA)網絡體系。除城市之外,5G還進入港口、電廠、礦井、農田等數十個行業場景。
然而,中國的網絡發展在2025年出現明顯轉向。4月1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四顆衛星互聯網新技術試驗衛星。
外界評論,為何萬億投資5G後,又轉中國版星鏈了呢?
專家:5G先天不足
對此,中國互聯網衛星的總設計師袁俊剛6月6日在「科普中國」活動中演講中解釋,中國發展衛星互聯網的背景是「現有地面互聯網存在諸多不足」。
他提到了5G作為地面互聯網有「覆蓋範圍受限」、「對低空經濟支撐不足」、「應急方面的脆弱性」和「能耗問題」這些先天自帶的不足。
「覆蓋範圍受限」是因為基站建設需要成本,也受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基站的能耗巨大,據估算,全國5G基站每天的電費支出高達約1億元。
「對低空經濟支撐不足」是指目前的地面5G天線主要是朝向地面覆蓋,對於飛機、無人機等低空飛行設備的支持明顯不夠。袁俊剛解釋說,雖然目前正在研發推廣的5GA(5.5版的5G體系)旨在解決低空經濟發展的網路需求問題,但從5G升級到5GA,成本巨大,並且5GA的覆蓋能力仍有侷限性。
「萬億投資後,5G怎麼失靈了?」中國網絡上有人發聲。
原大陸北方城市的電信公司總經理於7月10日告訴大紀元說:「現在中國媒體在談5G價值不大,因為5G並未帶來顯著的收入提升,相當一部分用戶對5G的提升『感知不強』。
「5G帶寬更高,下載速度更快,但是受建設成本限制收費很高,對於只刷抖音,看視頻,玩微信的普通用戶,4G網路完全可以支撐夠用,收費相對5G便宜很多。」
5G擴張又轉星鏈 專家:中國網絡發展遇瓶頸
對於中共為何大肆擴張5G?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所所長蘇紫雲於7月10日對大紀元分析,這由兩個因素影響,一個是中共官方的一頭熱,第二個是極權國家的缺點。
「就是它們一頭熱要投入5G,搶占全球的市場,第二個就是官商的一些不當利益,可能才造成投入一個兆的人民幣,現在就是後繼乏力的原因了。」
他還說:「5G的基地台只能涵蓋5公里,這個馬斯克的衛星星鏈從上往下,可以涵蓋數百公里,那大概就省了更多的錢了,唯一的那個差距在於這個頻寬,就是星鏈頻寬還是追不上5G的頻寬,但是也夠用了。」
「5G適合特殊的機構,如政府、工廠或軍隊等等有特殊需求;一般人追劇用4G就可以,沒有必要多花錢去用5G。」
對於中共轉為發展星鏈,蘇紫雲說:首先反映的是關於晶片受限的實際情況。
他說:這裡面最關鍵的是晶片,像華為之前5G基地台裡面的麒麟晶片,用的台積電的7奈米技術,隨著先進晶片被封鎖,就無以為繼了;雖然中國生產一些7奈米製程的晶片,但「性能不穩」,那麼後續基站的指標就「大幅下降了」。
蘇紫雲認為:中共搞衛星互聯網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因為「萬事不離晶片」,這是現實狀況。
華為是5G設備商,也是5G的最大專利持有者之一。受美國晶片制裁的影響,華為在2023年推出了4G手機,即5G年代推出4G手機。
受高端晶片的影響,蘇紫雲認為即便中共搞衛星也同樣面臨的挑戰。他說:「晶片還是最關鍵,因為沒有晶片你萬萬不能,所以民主國家陣營的這個晶片,不斷地獲得新的進程,性能就甩開了中共。」
發展星鏈 專家:打了自己5G一巴掌
對中國衛星網絡的未來,蘇紫雲分析說,「在中共的國家戰略裡面,就是要競爭低軌衛星,就打了自己發展5G的一巴掌、這樣政策上的一巴掌。對於用戶來講,就是低軌衛星的通訊水準,4G手機的規模也算夠用了。
「所以用戶如果可以選擇低軌衛星的手機,他根本就更不會去選擇5G的手機了,因為用衛星手機等於是在山巔、海濱都可以通訊。」
馬斯克(Elon Musk)曾於2022年透露,北京要他保證不會向中國銷售星鏈。《美國之音》當時的報導稱:「分析認為,中國政府向馬斯克提出這一要求,凸顯了當局對網路的『控制欲』。」
「依照國際電信組織的計算,美國到2027年,也就是後年可能會有4.5萬個低軌衛星,除了馬斯克的星鏈,還有包括貝佐斯、亞馬遜Amazon也加入這個戰局。
「至於中共號稱會有1.2萬顆的低軌衛星,也算是不錯了,涵蓋整個中國或是印太區域,也算是覆蓋率很好,不過那就等於打了自己5G一巴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