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亮洛城推《行者》10小時連映:電影是場修行

【2025年08月08日訊】(記者徐曼沅洛杉磯報導)「我在播散種子,我相信觀眾看《行者》系列,會與自己的生活會做對比、思考。」國際名導蔡明亮如是說。

2025年8月6日,蔡明亮談創作《行者》的修行之路,認為每個觀眾都會有自己不同的體悟。(徐曼沅/大紀元)

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台灣書院攜手美國電影中心(American Cinematheque),邀請導演蔡明亮、演員李康生赴美墨四地舉辦電影巡迴展。首站洛杉磯,於8月6日至8日在Los Feliz 3及舉辦《行者》系列主題放映及映後座談,蔡明亮、李康生與觀眾面對面交流。

8月10日將在Aero Theatre推出《行者》全系列十部影片連映的10小時馬拉松放映,蔡明亮將全程與觀眾共同觀影、互動,觀眾可充分沉浸式體驗「影像」與「時間」的修行旅程。

馬拉松連映 帶觀眾放慢腳步檢視內心

蔡明亮表示,創作《行者》系列不只是在拍電影,更像是一種藝術與修行。他說:「電影不需要解釋,也不需要情節,它可以像冥想一樣,讓觀眾慢慢沉進去。」

面對日新月異的快節奏時代,蔡明亮用「慢」對抗「快」。他以長鏡頭、極簡語言、緩慢節奏挑戰觀眾看電影的慣性,也讓觀眾重新感受時間的重量。

蔡明亮形容這場連續十小時的觀影經驗,就像是一趟長途飛行,許多觀眾或許會對長達十小時播放感到遲疑,但真正投入之後,開始與自己對話,可能反而會發現時間「過得太快」。

李康生赤腳苦行 貼近玄奘千年旅程

《行者》系列自2012年啟動,至今共十部作品,拍攝地遍及台北、香港、東京、巴黎與馬賽。李康生化身赤腳慢行的行者,緩步之間,無聲傳遞佛家精神與身體的對話。無論是在寒風刺骨的冬夜,還是酷熱難耐的柏油路上,他始終堅持赤腳上鏡,雙腳不只凍傷,也曾長滿數十個水泡。

李康生將肉體苦痛昇華為藝術的一部分。他表示,行者所穿的紅袍重達3.5公斤,經過一整日的拍攝,他常感到體力透支;還曾被誤認為街頭藝人遭人干擾、嘲諷,甚至有人以為他在行乞,給了5歐元後還要求找錢。李康生說:「我靠誦經穩定心神,把那些干擾當成《西遊記》裡的妖魔鬼怪,提醒自己不能生氣,要繼續修行。」也因有蔡明亮的鼓勵與陪伴,堅持走下去。

2025年8月6日,李康生分享拍攝《行者》時因赤腳苦行,曾被誤認為在行乞。(徐曼沅/大紀元)

《行者》拍攝過程經常需站立、行走數小時,為維持身體平衡與慢速移動,對腰、腿與背部造成極大負擔。為此李康生常彎曲駝背,但正因這樣佝僂的身形、緩步踽踽獨行,讓觀眾更容易貼近1400 多年前玄奘孤身赴印度取經的心情。

蔡明亮希望觀眾能在這個浮躁、快節奏的時代裡,透過李康生演繹的「行者」,體會玄奘取經那段漫長旅程的真正意義。

蔡明亮:創作「因緣而生」回歸初心

無論是藝術還是商業,蔡明亮從不為迎合市場而放棄獨特風格。他形容《行者》系列是「因緣而生」;並表示,只要自己與李康生都還在,未來會持續拍下去。

蔡明亮也嘗試讓《行者》走入美術館、博物館與公共空間,透過不同的觀看形式,讓觀眾與電影建立更親密、自由的關係。

對於年輕創作者,蔡明亮很少給與建議,因為「電影是藝術創作,不是工業產品」,真正的作品應源自內在,創作者不應囿於市場、環境或自我設限。但他也認為,新導演應多從基層做起、累積經驗,才能拍出真正動人的作品。

被問及是否會在洛杉磯美術館放映《行者》,他也以「因緣而生」回應,反映其幽默的創作態度。◇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8-08 17:57 | 修改:2025-08-08 17:57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