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充斥自拍、自戀與追求享樂的網路時代,我們仍能找到一條雖然更具挑戰但真正健康的自我關愛之道。
許多人以為自己在愛自己,但真正的自愛並非縱容,而是透過正確的方法,培養節制、挑戰與成長。以下八個實踐,能幫助你重建與自己的關係。
1. 學會節制:放下過度舒適,看見真正重要的事
我們的生活早已超出基本所需,充滿安全與便利。然而,這樣的舒適環境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我們。愛自己,有時意味著主動放下習慣性的舒適,重新調整對生活的期待,去看清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2. 付出與分享:從他人幸福中找到自我轉變
快樂若過度追求,往往更難掌握。越是想讓孩子快樂,越可能寵壞,反而帶來衝突。相反,當我們把愛付出給他人,這份愛不會被浪費,還可能改變他人,也由內而外地改變自己。
3. 走出舒適圈:在挑戰中發現成長與潛能
愛自己,不只是對自己好,更是推動自己成長。如果你真正關心一個人,你會希望他進步茁壯,不停留在原地。挑戰往往能激發潛能,這正是深層的自我關愛。
4. 重拾驚奇:在未知與神祕中拓展視野
我們生活在一個高度理性與科學化的社會,但裂縫逐漸顯現。愈來愈多人轉向自然或靈性領域,以彌補未知的空白。這不是要拋棄知識,而是重新欣賞世界中的奇妙與神秘。
5. 安靜下來:給大腦與心靈深度休養
現代人即便工作型態輕鬆,大腦與神經系統卻從未真正休息。單純聽播客或滑手機,都不能算休息。真正的休息,是讓思緒安靜下來,重新聽見自己與他人的聲音。
6. 善待自己:用理解與鼓勵代替苛責
試想:你會用對自己說話的方式去對待朋友嗎?多數人若這麼做,很快會發現語氣相當傷人。我們對待朋友時,會嘗試理解、共情與鼓勵,這樣的語言才是真正的愛,而這正是我們應該給自己的。
7. 回歸簡單:自然、飲食與睡眠的自我療癒
現代社會過度專注於健康與養生,總是不斷推出新方式,讓人花錢或耗費精力改善自我感受。其實,生活可以更簡單:吃天然食物,親近大自然,在安靜、黑暗、涼爽的環境裡深度睡眠。這些簡單實踐,正是保持健康的核心。
8. 帶著使命感生活:理解生命的獨特價值
我們每個人都是被有目的地創造出來的,生命本身就是神聖的禮物。我們的行為與選擇將在永恆中留下回響。當你相信這一點,你將以全新視角看待自己,並以更深層與寬廣的方式愛自己。◇
作者介紹:Mike Donghia 與其妻 Mollie 共同經營 「This Evergreen Home」部落格,分享他們在現代社會中實踐簡約、有意識及重視人際關係生活的經驗。歡迎訂閱他們每週兩次的電子報。
原文 How to Love Yourself Well 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