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美國創業,卻沒有太多資金?不妨鋪下身子從「擺攤」開始!擺張桌子,不多的貨品,一頂帳篷,就能撐起一個小小的生意。無論是農夫市場、跳蚤市場,還是學校周邊的市集活動,都可以成為你白手起家的第一步。
第一步:想好你要賣什麼
什麼東西適合擺攤賣呢?只要輕巧、便宜、好吃、好看,都可以考慮。像是手工飾品、美甲貼、家鄉小吃、二手衣物、文創商品……關鍵是不要太沉、不要太大,也不要太貴。沒人會在集市買大件、花大錢,十塊二十塊的價位,好讓路人無需思索,停下腳步,輕鬆掏錢。
第二步:找一個好地點
許多城市都有定期舉辦的「農夫市場」「週末市集」或「學校活動日」,只要上網搜尋你所在城市 + “Street Fair” 或 “maker’s market”,就可以找到。這些市集通常會開放「攤位申請」,費用從一天 $20 到 $100 不等,視地點與活動規模而定。建議先去逛逛,看人流,看攤位,看銷量。掂量掂量各方面情況,權衡利弊,再下決定。
第三步:準備簡單設備
不用一次買齊全套裝備,備好摺疊桌、價目表和收款碼就可以開張大吉。有條件的可以去 Amazon 或 Costco 買個遮陽棚,既醒目又遮蔭。有些市場提供桌椅,有些則需自備,要看主辦單位規定。
第四步:現場經營小技巧
微笑,是最便宜也最有用的招牌!記得主動招呼、簡單介紹你的商品。不會英文也沒關係,準備幾句簡單句子或手寫招牌就好,例如 “Handmade in California” “Special deal today!” “Venmo/PayPal accepted”。初期可以請朋友幫忙翻譯或現場協助,慢慢的就會熟悉。
第五步:累積經驗,慢慢擴大
俗話說:船小好掉頭。擺攤的好處是風險小、彈性大。今天不好賣,明天就調整;市場好,下貨快,可以嘗試固定攤位。試水商海,大浪淘沙,經過市場檢驗的貨品,就可以摸索前行,開線上商店、設實體店面,甚至拓展出自己獨有的品牌。有些人氣擺攤主,靠週末市集一個月也能有數千收入,溫飽有餘。
小提醒:合法經營,別忘了這幾件事!
想擺攤做生意,記得還是要「名正言順」。雖然多數市集對個人攤販要求不高,但以下幾點仍要特別注意:
- 銷售稅許可證(Seller’s Permit):
在美國大多數州,包括加州,只要販售實體商品(無論是飾品、手作產品或二手物品),即使是臨時攤販,也必須申請 Seller’s Permit。這是用來報繳銷售稅的憑證,可免費向當地州稅務機關(如加州為 CDTFA)申請。 - 販售食物需申請健康許可(Health Permit):
如果販售的是熟食、飲料或其他即食類產品,通常需要通過縣政府的檢查,並取得「臨時食品攤位許可」(Temporary Food Facility Permit)。申請前記得確認市集是否接受食品攤位,並了解當地法規。 - 簡單做帳與報稅觀念:
無論規模大小,都建議養成記錄每日收入與成本的習慣。若全年總收入達到 IRS 申報門檻,即使是個人擺攤也需依法報稅。提早整理資料,報稅時才不會手忙腳亂。 - 遵守市集規範:
每個市集對販售商品的類型、衛生標準、音量控制等都有不同規定。報名前務必詳讀主辦單位的 Vendor Rules,以免違規影響參與權益。
對新移民來說,擺攤不只是一門生意,更是一種生活的嘗試。你會發現,擺攤不僅能賺錢謀生,還能交朋友、練英文、融入美國社會。過不了多久,你的英語也會說得賊溜。不怕起點低,就怕不開始。下個週末,不妨就去市集看看,也許,你的創業夢就在這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