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生物體會發出不可見光

【2025年05月21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Michael Wing報導/王月編譯)卡爾加里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研究中提出,人類可能真的是會發光——就是從字面意義上理解的發光——的生物。

這項跨學科的研究針對小鼠和植物做了實驗觀測,發現活體樣本在其新陳代謝過程中會發出微弱的光。這項研究表明,所有生命體,包括人類,都具有類似的「光輝」,而這種光輝似乎在死亡後會消失。

卡爾加里大學的副教授、量子光學博士丹尼爾‧奧布拉克(Daniel Oblak)在之前的研究中,曾探測到受試對象發出的非常微弱的光信號。他專注於量子信息和量子通信的研究。與他合作的物理學博士克里斯托夫‧西蒙(Christoph Simon)對生物體中的量子效應也很感興趣。兩人結合各自的專業特長共同研究生物系統。還有四位研究人員也參與了這項研究。

研究人員發現,這種來自生物體的「光輝」是人眼無法看見的,因為它實在太微弱了。但通過使用特殊的攝像機,他們探測到了活體小鼠和植物在承受壓力時所釋放出的「超弱光子」。

儘管他們也發現死亡的小鼠同樣會發出光子,但活著的小鼠的發光量明顯更高。研究人員據此推斷,這種「光輝」代表著生命的存在,其它生物體,包括植物,可能也具有這種發光特性。

研究團隊還發現,與壓力較小的情況相比,當處於高溫或化學物質的壓力下,阿拉伯芥(thale cress)和鵝掌藤(dwarf umbrella tree)的葉子會釋放出更多的光。

儘管目前尚無證據表明人類也會發出光子,但奧布拉克表示人類很可能也會。他指出,根據他的研究結果,沒有理由認為某些生命形式會發光,而其他的則不會。奧布拉克將發光這一過程類比為熒光棒:當熒光棒被折斷時,內部的兩種化學物質混合在一起會產生反應(從而發出光)。而對於生物體來說,這是一種與能量釋放相關的生化過程。

奧布拉克補充道,實驗室中檢測到的光子在現實世界中可能會、也可能不會被觀察到——至少使用他們目前的設備還無法做到。他們還需要採取幾個步驟,才能確定在現實世界的應用是否可行

不過,如果這項技術可行的話,能從生命體中探測到這種微弱光輝,這或許可以用於評估農作物等各類植物、甚至人體組織和器官的健康狀況。

這項名為「來自活體小鼠和死亡小鼠以及處於壓力狀態下的植物的超弱光子輻射成像觀察」(Imaging Ultraweak Photon Emission From Living and Dead Mice and From Plants Under Stress)的研究,已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2025年5月刊上。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Living Things  ‘Glow’ With an Invisible Light, Calgary Researchers Find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05-25 15:00 | 修改:2025-05-25 15:00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