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假庇護通過了,真庇護卻被拒?

訪Golden Luck Immigration Office岳金福

記者/郭簡

「我明明真的被迫害,結果庇護被拒了;某某明明是編出來的故事,卻拿到了綠卡……」 這樣的抱怨,你是不是也聽過?甚至也親身經過?在美國的庇護制度中,「假庇護通過,真庇護被拒」的現象,讓不少真心逃離迫害的人感到無比挫折與憤怒。為什麼會這樣呢?背後其實有幾個制度性與人為操作的問題。

一、制度看的是「說得通」,不是「真不真」

美國的庇護審核,講的是「可信度」而不是 「真相」。移民官或法官不是偵探,沒辦法飛回中國、伊朗或委內瑞拉去查你說的是真是假。他們只能靠你的敘述、證據、表情、邏輯來判斷你這個人「看起來」像不像真的。所以,會說故事、懂得法律邏輯的人,即使經歷是假的,但能把每一個細節說得頭頭是道、滴水不漏,就容易通過;而一些真受過迫害的人,因為語言不通、情緒太重,講話跳躍、缺乏證據,反而被懷疑「誇大其詞」或 「敘述不一致」。

二、假庇護有「專人訓練」,真庇護靠自己摸索

很多假庇護申請人,背後有地下律師、非法中介在「訓練」。他們提供「標準故事模版」: 什麼時候煉法輪功、哪個派出所抓你、怎麼勞教的……甚至連醫院證明、報警紀錄、拘留令都有模板可以仿造。這些人說話非常流暢,還會背誦法律術語,讓面談官挑不出錯。而真正受過迫害的人,往往自己一個人跑來美國,什麼都不懂,也沒做好充分準備,講話顫抖、細節模糊、有些記憶模糊甚至錯誤,結果讓人覺得不可信。你看,這就像是「裝病的人把症狀背得滾瓜爛熟,醫生相信了;而真正生病的人只會說 『我真的很難受』,卻被當作無病呻吟」—— 這樣的諷刺,是制度的盲點。

三、法官與官員也是凡人,並非萬能

庇護法官與移民官每天要處理上百個案件, 他們沒有時間像偵探一樣一一查證細節。他們只能靠自己的「專業直覺」判斷申請人是否可信,有時這個直覺是對的,有時卻出現偏差。而且不同官員、不同法官標準也不一樣。有些官比較寬容,有些則格外嚴苛;有些法官對某類申請(例如宗教、家庭暴力)有既定印象;還有時候,一個翻譯翻錯了一句話,就可能造成整體「不可信」的評價。這也是為什麼有人開玩笑說:「你能不能通過庇護,不只是看你有沒有故事,而是看你遇到誰!」

四、證據不足,讓真故事「變虛」

很多真庇護申請人逃亡倉促,根本沒來得及準備文件。有些被迫害的人甚至在國內就活得偷偷摸摸,哪來什麼錄音錄影、醫療報告?但美國的庇護審查非常看重「客觀證 據」。沒有照片、沒有文件、沒有證人,會大大降低可信度。而假庇護申請人因為有時間、有準備,反而能夠「編出完整配套」,看起來更像一個可 核查的故事,輕鬆通過。

五、表達能力決定生死

這一點是最現實、也最讓人無奈的。庇護面談其實就是一場溝通測驗。能不能清楚表達、回答得體、懂得抓重點、語言有邏輯 ——直接影響官員對你的印象。但很多真難民教育程度不高、情緒壓力又大 ,一講就哭、跳躍混亂、回答與問題對不上, 就容易被認為「可信度低」。反之,那些假難民卻因為訓練有素,回答流暢、邏輯分明, 反而讓人覺得更可信。

我們不是說美國的庇護制度錯了,它在全球仍是最健全、最仁慈的制度之一。但它確實存在漏洞與偏差。真正有良知的人,不能只靠「自己是真」就掉以輕心;而制度設計者也該正視:讓「說得漂亮的謊言」勝過「真誠的 顫抖」,並不是一個理想社會該有的樣子。

諮詢電話:(510)205-5177

聯繫郵箱:

goldenluckimmigration@gmail.com

 

發佈:2025-06-29 15:49 | 修改:2025-06-30 17:26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1 次投票 抢沙发
相關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