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玩家深陷電子遊戲 家長扎心尋對策

【2025年10月17日訊】(記者陳晨加拿大溫哥華採訪報導)近日,加拿大卑詩省一名12歲兒童控告知名遊戲平臺「羅布樂思」(Roblox),指控其遊戲中含有令人上癮、操控性和經濟剝削的元素。又一次將遊戲對兒童的潛在傷害問題,帶入公眾視野。

而事實上,這並非該遊戲平臺第一次遭遇法律訴訟。今年更早些時候,美國也曾接連發生13歲和10歲女童,在該遊戲平臺遭引誘、被綁架的新聞。

從「屏幕成癮」到「人身安全」,在應對電子產品的誘惑中,家長和孩子們似乎都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為此,大紀元記者採訪了幾位家長和列治文成癮服務協會的專家,希望給大家帶來有益的啟發。

家長的困境
1.不只是時間,內容也揪心

「幾天前,我晚上回到家中,孩子立刻衝進我懷裡」,劉女士說,「然後,她半帶著哭腔說,在Roblox遊戲中,有個陌生人和她說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話,她很害怕,立刻關閉了平板電腦。」

劉女士說,從女兒的敘述中,她大概了解到,應該是一名陌生男子在網上說了一些不當言語。「我立刻意識到,只是控制她的屏幕時間可能不夠,必要的網路安全教育也很重要。

「在這之後,女兒說不太想玩這個遊戲了,我也藉著這個機會,努力的控制她儘量不玩。」

2.屏幕以外也是遊戲

曹女士在接受採訪時說,「我最近開始嚴厲控制我兒子的屏幕時間,只允許他週末玩1-2個小時。」她的兒子今年12歲。

「之前因為工作原因,沒怎麼控制小孩的屏幕時間,他大概每天都會玩2-3個小時,甚至更多。」「但我最近發現,他除了玩遊戲的時間,實際會花更多時間想怎麼才能玩得更好。」曹女士說。

「他會和我們聊,說遊戲又有更新了。遊戲幾點更新,我要去看。他還會去看相關的視頻,甚至相關的書,讓自己在遊戲中變得更厲害。」

曹女士擔心的說:「感覺他整個精力都在Roblox這個遊戲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被遊戲吸引了,根本沒有精力探索學習上的事情,對大自然啊、科學啊這些都失去了興趣。」

「我從不給他錢在遊戲上消費,但每次他生日,小朋友們送的禮物就是Roblox的充值卡。」曹女士說。

3.遊戲是社交麼?

無獨有偶,來自香港的陳先生也提到了這個現象,「在這裡,似乎有這樣的文化,小朋友送生日禮物,就是Roblox的遊戲卡。」「我和太太從來不會給孩子們在網路遊戲上充值,可是送遊戲卡,好像是這邊小朋友間挺流行的生日禮物。」陳先生說。

「你知道麼?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還有比爾•蓋茨(Bill Gates),這些人他們是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玩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他們讓自己的孩子遠離這些他們發明的科技,因為他們覺著這些東西太危險,會上癮」陳先生說。

「我的太太喜歡刷手機,我又比較懶,兩個孩子基本放了學就在家玩遊戲或看視頻。」「但是,我認為,如果你能讓孩子完全不玩(電子)遊戲,10年或15年之後,他一定會很成功。」陳先生說道。

拒絕「屏幕濫用」專家支招

大溫哥華地區的列治文成癮服務協會(Richmond Addiction Services Society,RASS)成癮預防專家Alvin Li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說:「隨著網路遊戲、各種線上內容倍增,屏幕成癮的孩子數量不斷上升。」

一、什麼是屏幕「濫用」?

「當遊戲或屏幕時間不再只是單純的娛樂,而變成一種「應對機制」(Coping Mechanism),那就叫「濫用」。比如孩子傷心時就立刻去打遊戲讓自己開心,而不是學會用其他方式面對情緒,這就是一種不健康的使用方式。」

二、如何應對網癮
1.家長必須知道孩子在網上都在做什麼

科技變化太快了,你要知道Roblox是什麼,你的孩子在玩哪些遊戲、看什麼視頻。Alvin說,他通常不允許自己的孩子獨自看短視頻,比如TikTok或Reels,除非有大人陪著。因為短視頻演算法刺激太強,會造成更深層的上癮。

2.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時間限制

要設定「無屏幕時間」,家長自己也要以身作則。如果家長整天刷手機,孩子當然也會模仿。尤其在孩子大腦發育階段,如果讓科技「代替你當保姆」,問題遲早會出現。

Alvin建議,「年齡大一點的孩子,娛樂性質的屏幕使用每天一到兩個小時差不多。越小的孩子,時間越短,大概半小時以內比較好。比如嬰幼兒,其實不該接觸屏幕,除非是視頻通話那種。」

和孩子一起制定計畫,一起遵守。關閉電子產品時,給孩子一點緩衝,比如提前提醒:「還有五分鐘就要關了」,而不是突然說「現在關掉」。另外,有的家長一生氣就直接沒收設備,這樣會導致孩子產生更大的牴觸。

「要記住,科技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簡單『禁止』,要學會『合作式管理』,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並制定使用屏幕的時間限制及相應的後果。」

3.陪伴、親子關係非常重要

現在遊戲、各種視頻吸引力越來越強,虛擬世界的拉力就越來越大。很多家長會說,就算帶孩子去公園,他們腦子也在想著遊戲,要孩子抵抗遊戲的誘惑並不容易。但關鍵不是「帶他們出去」,而是「與他們建立高質量的人際連結」。

要花時間陪孩子聊天。我們都很忙,有時就隨口說「去看一會兒電視吧」,但其實孩子只要你關注,他們會很坦誠。

人類都有「人際連結需求」,如果孩子無法與家人建立情感連接,他們就會轉向虛擬世界。面對網路遊戲時,即使是公園玩耍、運動或閱讀等等有趣的活動,也不如網路遊戲那樣具有刺激性。然而,良好的親子關係可以減少遊戲或屏幕的使用時間。

家長是最了解孩子的人,要真正了解他們的興趣、情緒、朋友,這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學校和社區機構要教育家長和孩子,幫助他們理解風險,建立健康習慣。但無論如何,家長是最重要的一環。

Alvin坦言,在工作中,確實見過不少遊戲成癮的孩子。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面對很多不確定性,網路遊戲可能變成他們逃避現實的一種方式。一旦在童年時養成了這種習慣,長大後在培養其他健康的應對方式就會變得更加困難。

Alvin最後說「請設立「無屏幕時光」。比如吃飯時間,放下手機,好好聊天。那是與家人連結的一個好時刻。」

戒掉遊戲的男孩

今年上高中10年級的Peter,未接觸過Roblox,現在也不再玩曾經癡迷的遊戲。「我曾經花很多時間玩遊戲,不是Roblox,就是各種(電子)小遊戲。」「大概十二、三歲的時候,我媽媽非常嚴肅地和我談話。」

Peter的媽媽李女士回憶說,「當時Peter除了吃飯睡覺上學,空閒時間幾乎都在玩遊戲或想著玩遊戲。和他交流了很多次,他也能意識到這樣玩下去不好,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次春假外出活動,他也拒絕和家人出去,其實就是想在家玩遊戲。」

李女士說,其實那時候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幾乎要放棄了,「我心裡想算了吧,讓他去吧,太累了。但是聚會中的一位好友說:這怎麼行呢?你不能不管Peter啊?」

她感到一下子被點醒了,「是呀,不能不管孩子,這是作為父母的責任。巧的是,那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到Peter和一群孩子一起外出郊遊,走到山邊上,山崖斷裂了,Peter整個身子掉到山崖外邊,他趕緊雙手抓住斷崖的邊。但是他只要一隻手往前抓,那塊崖石就裂開斷掉,另一隻手往前再抓一塊,那塊地方又碎裂開,就這樣,Peter掉下去了。這個夢太可怕,心都碎了,又太清晰。」

回到家,她平和地和孩子講了那個夢。並問孩子怎麼看待這個夢?Peter說,「我不覺得這個夢很奇怪,我知道,我這樣下去很危險。但是我控制不住自己。」

李女士修煉法輪大法,聽孩子這麼說,她就和孩子一起閱讀法輪功的書籍,因書中有關於打電子遊戲對人的負面影響的內容。她還在正見網站搜索關於青少年如何戒掉網癮的文章,並和孩子分享。

她說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要有「愛、理性和決心」。「最後,我問他:我們把遊戲刪掉吧,你說呢?Peter一個一個刪掉了遊戲,但是到最後一個,也就是他玩了幾年的套動物的遊戲時,他的手指在屏幕上要點刪除,又放下了,又再去點,又放下了。他回頭對媽媽說:『媽媽,我捨不得』

「我看著他說,好的,那你再考慮一下,你覺得要不要刪,你自己做個決定,先去上學吧。等放學回家後,他說:『我決定了,刪掉。』」

李女士認為,「關鍵是,有沒有認識到,這件事情有多嚴重、多危險?如果你認識到了,就會想方設法去化解。有時候和孩子的交流很難,覺得很累,想放棄,但是如果你知道他是在一個懸崖邊上的時候,你就會拼了命也要把他拉住。所以認識到前面是懸崖,這一點很重要。 」

事隔多年,Peter在接受採訪時說:「我現在挺感謝我媽媽的。」

「我朋友有時候讓我一起玩(Roblox),我就說不玩。他們平時也不怎麼談論,所以我並沒有覺得,不玩遊戲,就沒辦法交到好朋友。」

雖然不玩Roblox,但Peter經常關注新聞。他對這款遊戲有著自己的看法。Peter認為:「孩子們在Roblox上加好友,送禮品卡,把它作為一種社交工具,這本身沒什麼問題。但這家公司在監管上做的真的很不好。用戶上傳的遊戲,只要能賺錢,平台基本就不管了。所以,很多遊戲有賭博啊,以及其它一些對兒童不良的內容。」

Peter建議說:「家長應該要監督孩子,比如確定孩子不會接觸不好的東西,不會受到傷害,然後也不能讓小孩在遊戲上花錢。」◇

責任編輯:李盈

「金山紀元網」立足華人社區,服務華人朋友,堅守傳統媒體的良知與價值觀,向民眾傳遞真實的資訊。請關注我們的社媒主頁,及時獲取最新咨詢!
發佈:2025-10-18 10:18 | 修改:2025-10-18 10:18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已經有 0 次投票 抢沙发
推薦文章
文章評論區

发表回复